福州:鄉村道德評議會帶來文明過年新氣象
【倡導過年新方式】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年底到了,在福州福清市龍田鎮樹下村開展的道德評議會上,除了評選村里的“最美家庭”“好人好事”“最美兒媳”等,如何文明過年也成了會上的主要議題。“新春佳節,正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一些在外打拼的鄉親也陸續回家,這個時候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采取措施保一方平安,讓大家過個健康祥和的新年。”“一定要減少聚集、做好防護,要杜絕大擺宴席、鋪張浪費的現象。”經過充分討論,一份動員鄉親們文明過年的倡議在大家的贊成聲中通過了,內容包括外地返鄉人員報備、禁止大型集聚、倡導視頻微信拜年等。
這樣的道德評議會,近年來在福州許多鄉村都陸續成立起來。核心“評委”由村里的文化人才、“五老”人員、鄉賢等威望高、辦事公道、說理能力強的人員組成,熱心的老人、婦女也會參加。評議會以道德評議為重點、以村規民約為依據,大力推動移風易俗,涵養文明鄉風。新春期間,鄉村里的道德評議會更是成為倡導文明過年、加強基層疫情防控的一大助力。
“過節不忘抗疫。有了村里道德評議會的柔性勸導,對于文明過年的一些舉措,村民們更能理解和接受,效果很好。”樹下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讓文明過年的觀念深入人心,村里還組建了移風易俗宣講隊,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以福清方言的形式,將移風易俗、文明過年的內容編寫成打油詩,在村里開展接地氣的宣傳宣講,贏得村民交口稱贊。
為破除陳規陋習,樹下村還將移風易俗寫入村規民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紅白喜事的酒席規模等進行合理規定,形成“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根據樹下村村規民約,在舉辦宴會時,正宴不得超過10個菜,不得超過20桌。
春節前夕,走進福州羅源縣西蘭鄉磹石村,迎面便可感受到一片祥和與安寧:和煦的陽光籠罩著大地,清澈見底的小溪流水潺潺,隨處可見的是倡導文明過年的標語和家風家訓宣傳牌。
“村里的道德評議會剛剛評選出和睦鄰里家庭、最美退役軍人、模范夫妻、熱心鄉賢等。今年的評選標準增加了一個新條件,就是要在文明過節方面帶頭作表率。”磹石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流河介紹,道德評議會不僅改變了村民的舊思想、舊觀念,還會聚了鄉賢力量,村里成立了全縣首個村級鄉賢促進會,在鄉賢帶領下,磹石村出現了弘揚文明新風的新熱潮,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節日期間尤其不能大意,大家都要減少聚集少串門。”楊書旭剛剛被評為本季度磹石村的“熱心鄉賢”。他說,自己要帶頭文明過年,為村里的平安祥和盡到責任。
(光明日報福州1月24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5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