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攻堅克難 勇毅前行——代表委員談開局之年砥礪奮進

發布時間:2022-03-03 10: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兩會特刊·實干】

   卷首語

  開局之年謀新篇,真抓實干啟新程。

  2021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年,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展成果如繁星閃爍,處處生機勃勃;惠民之舉如春水浩蕩,時時潤澤大地。

  這是勇于擔當的一年——代表委員心系國事、情牽民生,深入調查、建言獻策,匯聚民意、凝聚力量。他們精準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真誠傾聽百姓心聲訴求,與億萬人民一起在神州大地譜寫出一曲曲壯麗樂章。

  這是實干創新的一年——“穩”是基本盤,“進”是關鍵詞。新形勢下,各地用創新引領動力之變,協調激發結構之變,綠色撬動效能之變,開放助推格局之變,共享加速生活之變……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新作為正在孕育新的發展氣象。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不斷激蕩新氣象,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丁元竹委員:

  發展,讓人民得實惠

  2021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得到了進一步彰顯和落實。

  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設,國家頒布實施了《“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繼續推進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加大實現共同富裕的地方試點工作力度,大大提高了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政策實效。

  這一年,我對推進民生事業發展、扎實促進共同富裕、互聯網游戲產業健康發展、推進互聯網社會治理科學化等課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深刻感受到社會事業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

  2021年,抓發展、穩就業、促就業等政策措施不斷出臺,中央和各級政府全方位落實就業服務政策,《“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等規劃措施、政策文件相繼出臺,有力保障了就業穩定,提高了勞動者的技能,特別是保障了重點社會群體的就業,在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的同時,保持就業總體穩定。

  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中央和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居民消費支出持續恢復,基本生活消費增長較快,實現了穩增長與惠民生的互促共進。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0年實際增長8.1%,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不斷縮小。西部地區的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其他地區,地區之間差距持續縮小。

  此外,高質量教育體系和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育改革繼續深化,教育提質擴容工程穩步實施。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在抗擊疫情中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逐步健全。包括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在內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得到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成熟定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正在各地區、各領域不斷融入實實在在的發展實踐。(光明日報記者李慧采訪整理)

  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高級研究院)副院長 宋青委員:

  “雙碳”,從認識到行動

  “雙碳”,是2021年的熱詞之一,也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

  2010年,我在蘇州市兩會上遞交了相關提案并代表民建蘇州市委作大會發言,呼吁關注低碳經濟發展。此后,我們在蘇州建成首個巾幗“碳匯林”,創新義務植樹形式,倡導低碳植樹理念,增強全社會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自覺意識。當時,一些人對碳、碳匯、碳中和概念并不了解,十幾年后,“碳達峰碳中和”成為關注度極高的“熱詞”。參與推動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偉大進程,見證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加速、質量不斷提升,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目前,“雙碳”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實現這一目標,必將經歷一個由認識到行動、由行動到深化認識的持續而長期的進程,這將對生產、生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與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著過渡期短、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碳排放基數大、資源稟賦不足、成本高昂等諸多挑戰和困難,實現碳中和將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為此,我們要把系統思維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好減污降碳增匯低碳發展“組合拳”,推動構建低碳發展市場機制、價值實現機制、控碳機制,推進“雙碳”工作蹄疾步穩、行穩致遠,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之路。

  聚焦熱點難點問題,委員履職要有一種“陪伴式成長”的堅守,既要有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的韌勁,又要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始終保持建言獻策的敏銳度。用奉獻的情懷來履職,用創新的精神來履職,用勤奮的勁頭來履職,應該成為委員履職始終如一的“打開方式”。(光明日報記者李慧采訪整理)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霍學喜委員: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這意味著我們要將先進技術、現代裝備、管理理念等引入農業,將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鄉村面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年來,我致力于把大數據、信息化等新興技術手段運用于金融、電商平臺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給產業發展支招、為鄉村振興賦能。圍繞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這一主題,我多次在省內外廣泛走訪,參加了全國政協組織的“金融新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調研,向全國政協呈報了有關金融新科技、數字農業、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等建議提案7份,依托政協移動履職平臺發表意見和建議320條,有16條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這是以縣域為主陣地,夯實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基礎、助推鄉村產業興旺的重大戰略舉措。通過優化縣域創新創業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支持大中城市疏解產業并向縣域延伸,有助于緩解大中城市的發展壓力,也有助于營造有效的縣域市場經濟環境。同時,通過加強縣域基層組織體系創新和產業治理能力提升,促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縣域特色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將有助于形成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業態,進而提升縣域經濟的總體競爭力。

  當前,我國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但生物育種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依然較為薄弱,法律法規仍不完善,缺少企業主導型的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品種創新平臺。今年全國兩會上,我還將對推進我國生物育種技術產業化遞交有關提案,建議加快實施生物育種重大科技計劃,培育企業主導型產業化平臺,營造生物育種產業化市場環境。(光明日報記者李慧采訪整理)

  寧夏吳忠紅寺堡區玉池村村民 馬慧娟代表:

  治理講究章法 凡事有據可依

  我來自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這里曾是一片飛沙走石的不毛之地。20多年來,在黨中央移民搬遷政策支持下,亙古荒原引來黃河水,紅寺堡陸續接納23萬多名貧困群眾扎根落戶、建設新家園,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安置區。

  超大型的安置區,移民來自四面八方,操著不同口音,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從重新組合的那一刻起,和諧融入就是一道“加試題”。

  治理講究章法,凡事有據可依。紅寺堡移民村治理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了“55124”村級治理模式:“五步工作法”即提出議案、民主議定、公布告知、組織實施、監督管理;“五聯記錄本”即相對應的五聯記錄表;一張議事清單;鄉村兩級監督;鄉鎮、縣區、地市、自治區四級聯動督查。這五個數字,在基層矛盾化解和有效治理中發揮了大作用。

  就拿我所在的玉池村來講,過去有村民為低保爭個面紅耳赤,為幫扶資金吵得不可開交,鬧到最后,換來個心不服口不服的結果。自打“55124”模式實行后,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通過村民代表會議表決,群眾參與議事的積極性可高了。現在,大到村里花錢上項目、小到低保和救助,都少不了聽村民意見。民主的過程帶來公正的結果,貼出去的公示單,大伙兒都沒有異議。

  公開透明這一小步,讓移民安置區有效治理邁出了一大步。民主,把移民群眾凝聚到一起。這些年,玉池村先后走出4名人大代表,覆蓋從鄉鎮到全國層面。從中,我看到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不斷生長、充滿活力。(光明日報記者王建宏、張文攀采訪整理)

  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 庫爾班·尼亞孜代表:

  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文化滋潤。

  2003年,我拿出全部積蓄,在家鄉創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用教育為孩子們搭起一座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如今,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樓、宿舍樓、餐廳一應俱全,學校也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范疇,在校學生與公辦學校學生享受同等“兩免一補”政策。

  為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把舊校區改建為“中華文化大院”,讓各族農牧民在大院內免費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和農業技術。大院還免費為當地各族群眾提供器樂、戲劇、書法、茶藝、手工藝品等課程,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1年,“中華文化大院”被阿克蘇地區命名為“文化潤疆示范基地”“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2021年以來,我還積極推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鄉入村生活化項目”,在烏什縣依麻木鎮與沙雅縣古勒巴格鎮等多個鄉鎮試點運營“潤疆文化生活超市”,設計開發多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產品,以此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點一滴浸潤各族群眾心田。我曾多次到喀什、和田、塔城等地開展調研,并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進行了多場宣講,深受群眾歡迎。每次宣講結束,我都會和各族群眾交談,傾聽大家的意見建議。

  今年全國兩會,我將重點圍繞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鄉入村、走進各族群眾心田等提出建議。接下來,我將繼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鄉入村生活化項目”,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走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還將幫助更多人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自己的力量。(光明日報記者李慧 光明日報通訊員史欣璐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3日 07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av中文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 最近2019年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2021国产毛片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