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線上線下放聲唱 新老民歌煥光彩

發布時間:2022-05-27 14: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周珊珊、金順愛(分別系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近日,首屆“歌之魂杯”東北民歌藝術展演拉開帷幕,以“傳承文化唱經典 助力青年譜新章”為主題,挖掘傳唱東北地區優秀傳統民族經典歌曲,為青年歌唱演員搭建成長舞臺。活動的開展正是近年來民歌受到廣泛關注的一個縮影。如今,民歌不僅在各類音樂平臺、短視頻平臺上大放異彩,還逐漸成為不少綜藝節目青睞的香餑餑。

  《茉莉花》《沂蒙山小調》《南泥灣》《康定情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在那遙遠的地方》等經典老歌在舞臺上不斷煥發新彩;《眼淚花兒把心淹了》《花兒一唱天下春》等新歌因熱播劇《山海情》而唱進億萬觀眾心坎;《你莫走》《淚蛋蛋掉在酒杯杯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原創作品在網絡上掀起一股民歌熱潮。這些都在彰顯著民歌的強大生命力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那么,民歌的魅力何在?當下我們又該如何做好民歌的保護傳承,讓民歌持續煥發光彩呢?這是新時代音樂人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于原生態民歌保護傳承的大討論持續了很多年,隨著廣大鄉村舊貌換新顏,城鎮化加速,民歌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所變化,這一問題受到更多關注。

  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傳承原生態民歌?一方面因為它獨特的文化價值。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源于我國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廣泛流傳于民間,即興創作、口頭傳唱、形式活潑的民歌,是各族人民豐富情感和杰出創造力的重要體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之一。另一方面源于它厚重的藝術價值。民歌從民間來,從人民中來,它豐富多樣,色彩斑斕,以獨立完整的聲樂體系蘊藏民族風情,活化石般彰顯民族根與魂,能夠為不同時期的音樂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

  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原生態民歌?多年來,相關各方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舉辦民歌類比賽。如,20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的品牌賽事——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前身廣西國際民歌節),全國性、高水準的“中國原生民歌大賽”(前身“南北民歌擂臺賽”),區域性的西南民歌邀請賽、中國陜北民歌藝術節、“左權民歌匯”、上海市民文化節江南民歌大賽等,會聚高水平的原生民歌歌手,為中國原生態民歌的展示提供舞臺,促進各民族間音樂的廣泛交流與發展,通過優秀原生民歌手的大聚會、最美鄉野歌聲的集中展演,搶救、挖掘、整理、繁榮原生態民歌。

  二是策劃制作民歌類節目。以央視為代表,曾推出多個節目聚焦民歌。如《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較早地通過電視屏幕將充滿個性、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歌藝術推介給廣大觀眾;《中國民歌大會》,以賽歌打擂的方式,推廣中國民歌經典作品,普及傳統民俗知識,全方位展示中國民歌藝術的魅力;《民歌·中國》則以中國原生態民歌歌種版圖概念系列化開拓中國民歌藝術視野,系列化介紹中國民族、民間的原生態民歌藝術。此外,廣西衛視品牌欄目《唱山歌》名家薈萃、新人輩出,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傳承經典、繼往開來,都曾引發強烈反響,促進了民歌的傳承與創新,推廣與普及。

  三是打造民歌類文旅融合產品。近日,廣西桂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恢復演出的消息讓不少人喜出望外。談及民歌類文旅融合產品,《印象·劉三姐》無疑是最具代表性、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印象·劉三姐》開實景演出先河,以劉三姐為引,通過寫意的畫面與大家耳熟能詳的山歌,代表性地展示出廣西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以及漓江周邊的百家萬象,受到廣泛歡迎,許多民歌作品傳唱不衰。

  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從走過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過往的積極探索和寶貴經驗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如何繼往開來,助力新老民歌煥發光彩?我們需要進一步總結思考。

  面對機遇和挑戰,線下民歌比賽、會演,線上民歌競技、展示,仍是保護傳承民歌最有效、最具傳播度的方式之一。比如今年新播的《春天花會開》在創新表達傳統民歌,聯系新時代大眾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一些作品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比如節目中兩個東北女孩演繹的東北民歌《從前的冰糖葫蘆》,甜美嗓音喚醒很多人的童年記憶,節目中的伯樂(評委)也紛紛唱起記憶中的民歌或采風收集的原生態民歌。當然,無論是線下會演,還是線上節目,既要有守正創新、時代化表達,也要堅守底線,拒絕“糟改”“亂改”。

  提到《解放區的天》《地道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紅歌,熟悉的旋律會立刻在腦海中響起。其實,它們之所以受到廣泛歡迎,民歌添彩功不可沒。《解放區的天》樂譜來自作者劉西林孩提時代所聽的民歌《十二月》;《地道戰》融合了河北民歌和戲劇元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旋律則取材于晉察冀邊區流傳的民歌《霸王鞭》。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經典音樂無數,其中一個法寶便是從民歌中汲取營養。比如《好漢歌》音樂動機取自山東鄆城民歌《呀兒喲》和單縣民歌《王大娘補缸》,歌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借鑒了陜北民間的打夯歌等等。可以說,民歌成就了很多優秀音樂作品,音樂作品反過來也在為民歌代言,推動了民歌保護與時代化表達。當前,我們的音樂創作仍然需要從民歌中汲取創作靈感,這不僅能提高音樂作品的文化底蘊,還能有效矯正歌手缺乏個性、“千人一聲”的問題。

  隨著黨和國家不斷提高對文藝創作和文旅融合的重視,民歌保護傳承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近年來,許多文藝創作主動向民歌取經,比如歌劇《運之河》,主旋律取自地道的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舞劇《一把酸棗》音樂元素融入《想親親》《看秧歌》《繡荷包》等山西民歌;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唱響“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楚劇《大別山人》響起“月兒鬧三更,送郎當紅軍”。此外,文旅融合的深入開展為各地保護傳承民歌打開了新的思路。不少地方在景區常設民歌演出場所或定期舉辦民歌會演活動,既彰顯地方特色,又讓民歌煥發新的生機,一舉多得。民歌是一個資源寶庫,值得我們守護并不斷挖掘其時代價值。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3|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 天堂а√中文在线|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www中文|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AV高清无码|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日韩欧美群交P片內射中文|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