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流通體系助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作者:謝莉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其中,“立足內需,暢通循環”被列為首要的工作原則,同時在“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目標中,“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被列為重要方面。在我國促進統一市場形成的改革實踐中,流通體系建設是關鍵的領域和抓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視角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更應重視流通問題。
統一市場與流通體系關系密切
流通和市場各自具有多層面的含義,考察流通體系時應采用“真正流通過程”這一層面的含義,重在商品價值實現及交換關系上,同時也包含物品使用價值的運送過程。統一市場語境下的“市場”,則在概念外延上更廣。但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市場問題終歸離不開商品流通,統一市場與流通體系各有側重但聯系緊密。
流通的全局反映了市場總體狀況。就“市場是流通領域本身的總表現”這一角度而言,市場和流通聯系密切,概念相通。統一市場反映一國市場在經濟空間上的內在統一性,以商品流通在該市場上的順暢性為基本前提。在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隨著區域交換日益頻繁,商品流通不斷擴大,地方市場逐漸融為互相依存的有機體。統一市場是市場經濟愈益成熟的結果和標志,并與國內大循環的順暢性密切相關。
促進市場統一和優化流通體系密不可分。以流通領域的費用和勞動性質為依據,商品流通業應至少涵蓋商品銷售業和商貿物流業,以全面反映純粹流通費用和生產性流通費用的發生。由此,優化流通體系的關鍵體現在“批”“零”“物”三大子體系上,并囊括多元化流通主體和多樣化渠道模式的統籌管理。流通體系的媒介性以專業化的商品購銷活動為必要體現,“買全國、賣全國”的國內大流通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創造條件。同時,發達暢通的物流體系也很重要。物流運輸通過緊密配合商流活動,為商品交換提供物質條件,支撐大流通和大市場。特別是隨著地方市場的“行政壁壘”被打破,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和國內市場統一性的提升,更加有賴于流通體系的效率。
流通體系和統一市場的建設實踐
我國對統一市場的探索,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社會主義統一市場”開始,伴隨經濟體制的轉軌與改革,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推進至新發展格局視角下的“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此同時,流通體系也實現了由“計劃”到“市場”直至“現代”的演變。二者實踐探索經歷豐富,并在緊密聯系中動態發展。
從歷史演進看,計劃經濟階段,為配合當時的國家計劃,以分配調撥為特征的流通體系是統一管理國內市場的重點體現。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階段,統一市場體現于商品市場的內在統一性,促進商品和要素的跨區域流通成為突破市場條塊分割的重點。特別是流通體系加快市場化轉型,以及政府加大對地區封鎖的治理,有效推動了貨暢其流。其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正式確立,全國統一市場成為經濟改革的內在要求。為實現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目標,很多重要工作都體現在流通體系推進市場化、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除了進一步治理市場封鎖等流通領域弊端,搞活流通對統一市場建設的意義也更突出。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后,對市場統一性的維護深入推進至公平競爭層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制度基礎持續完善,這一階段的市場建設逐漸對流通體系的有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地方保護等障礙被進一步掃清。國家密集出臺支持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從重要戰略任務的新高度著力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筑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制度基礎。
在不同階段,國內統一市場建設的重點是動態發展的。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并從高質量建設現代流通體系著手,為其提供有效助力。
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
以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助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考慮兩者高度互聯的關系,促進彼此良性互動。
首先,著力抓好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批發、零售和物流三大核心內容。這三大核心內容在微觀上即流通主體的采購、銷售、調配、存儲四大功能,對提升流通效率發揮最基本的作用。要繼續促進大型數字化流通企業良性發展,提高流通企業采購、銷售能力,增強自主經營能力,提高商品質量管控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保障。
其次,加快流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高質量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和統一大市場持續提供基礎性物質條件。特別是在現代流通體系助推共同富裕的機制探索中,要求加大新型流通基礎設施向農村及偏遠山區的覆蓋力度,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未來,要在流通領域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并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和大型流通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再次,加強流通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建設,完善相應制度體系。建立市場準入服務系統,加強地區間系統的統一、有序和相互配合,并完善稅務稽查、數據統計等規范制度,以更好滿足流通企業的實際經營需求。引導相關數字平臺參照全國性標準改善彼此間的數據對接方式,減少企業跨平臺經營的非必要成本。同時,可以探索在流通領域率先建立全國統一的防控協調機制及具體實現方式。
最后,協調市場與政府的功能作用,推動流通資本在良性發展軌道上運轉。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發揮資本積極作用基礎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重在守護和壯大實體經濟。要發揮大型數字平臺依托數據資產賦能中小流通企業的作用,建立針對不公平競爭的政府監管治理體系,維護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統一規則。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重大項目“在新發展格局中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流通體系的理論與經驗研究”(22XNL013)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