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千磨萬擊方成角兒

發布時間:2022-08-18 11: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陳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我在文藝團體浸泡二十多年,做編劇、做管理,每每難以忘卻的,就是演員的苦修苦練。之所以寫長篇小說《主角》,也是一種生命的回眸與致敬。最近全國武戲、武丑行在北京展演,讓我再次從青年們驚心動魄的生命極限挑戰中,看到了一門藝術經久不衰的本質運行規律:唯有在過硬的技術含量之上,方能催生出驕人的藝術創造花朵。對于藝術家,沉潛、苦修、精進,永遠是生命的主流與主題。而藝術的生命力,幾乎完全取決于繼承功底的深厚與對已有高度的持續沖刺與盡量占有。

  一個書畫家朋友跟我聊書法時,做了這么一個形象比喻,說欣賞好的書法作品,就像觀賞池魚,即使再擠,每條魚都會找到自己的空間,來回穿梭,彼此避讓,游動自如;而不好的作品,看上去就有一種螃蟹擋道,橫七豎八,各行其是的雜亂品相。我覺得這個比喻也適合戲曲,尤其是武戲,無論單打獨斗,還是交相出手,或是多方角力、群雄逐毆,都表現出一種池魚紛繁、井然有序感。這就是技的高超所帶來的藝的華美、高級。魚沒有訓練過,但生命的進化本質決定了它的天然能動性。當人要在某一方面呈現出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才華時,就需要像生命進化規律一樣去獲取缺一不可的演進程序,從而向一個高度縱身跳躍、縱情釋放。也只有在那種高度上的“放浪不羈”,才可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創造、創新境界。舞臺是受高度限制的狹小空間,要成為一條或一群自由奔放的“池魚”,那是非經歷生命反復淬火錘煉不可的。藝之高妙,與蠻力、“拼命”無關,那是真正由“膽寒”進入“淡定”境界后的絕地一搏,是百煉成鋼后的繞指柔。

  中國戲曲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化繁為簡。過去舞臺上只在出將入相的上下場門稍做裝飾,再就是一桌二椅三搭簾的所謂布景道具了。一切都靠表演、靠觀眾的想象力加以彌補。許多傳統經典,反倒是在這種簡樸的表演中,更容易被觀眾深切理解參悟。舞臺塞滿,擠占了表演空間,讓開門、關門、過河、上山都真實起來,反倒顯得十分虛假而沒了看頭。如果在舞臺如此擁塞中,再沒有講好故事,也無幾個有鮮活性格特征的人物支撐,就尤其顯得空洞干癟了。舞臺既然是演員的天地,就應該有表演的空間,最害怕的是什么都豪華豐滿起來,“表演藝術”四個字卻失傳了。舞臺是看行動的藝術,行動者是演員。我在這次武戲與武丑的青年演員才華展示中,尤其看到了表演藝術的精彩絕倫與光芒四射。

  如果演出不精彩,從農村到都市,觀眾又何必要冒著風雨、頂著嚴寒,一跑幾十里地去看戲呢?鄉村廟會動輒萬人聚集,城市還要花錢建造劇院。觀眾除了趕集、好奇、娛樂,借機看看別人,也讓別人看看自己外,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從演出中獲得意外的驚喜與愉悅。如果沒有驚人的藝術資質,以及思想性與自然而然的啟迪教化作用,大家又何必非到演出場所去平添那攢動的人頭呢?尤其是現在,躺平了刷刷手機、看看各類影像與八卦故事不是很愜意嗎?但劇場仍然具有較大的吸引力,這就是舞臺表演藝術的不可替代性。

  互聯網時代使很多傳統藝術面臨尷尬,不僅價值顯得“輕飄”,而且還遭遇各種時尚數字技術的撕裂與解構。然而,這些新的技術、新的業態、新的拼貼組裝,又都要從傳統精髓中提取靈感、樣態和精神營養,那么傳統之魂的高度,終究還是它們的源泉與“吃水線”。持續激活與保護好源頭,當是一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關鍵所在。當傳統藝術被抖落得一地雞毛時,所謂新興藝術業態,也會失去撐持骨架的基本鈣質,而變得鱗片碎亂一地。一切迅速膨脹起來的平臺賽道、商業模式創新和諸多現代經營邏輯,都需要切實可行的內容支撐。而內容又非憑空捏造,它是一個如同地球演化一般步步為營的漸進模式。就像我們提起家族、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故事繞不過一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傳統,就是我們的當下與未來。

  傳統藝術家自身也面臨巨大誘惑與潮汐撕拽,放棄太苦的追求,選擇一種更容易獲得“點贊”與“出彩”的“輕省之道”,“事半功倍”地活著,自是比“出力不討好”的苦苦困守強。尤其是年輕人,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很自然會放棄其中最難者。而傳統藝術,包括戲曲、書法、繪畫、舞蹈、雜技等,都是不事“日課”,即會快速“打回原形”的“養不家”者。推石上山、困獸猶斗,是這類真藝術家的生命常態。這些藝術都造不了假,都無法忽略漫長的積累過程,精粹到極致才成藝術。就像米開朗琪羅,說他是石匠、畫匠都不為過,正是因為吃盡了工匠都不忍吃的苦頭,才成就了不朽的藝術功業。當然,任何藝術都能放膽“忽悠”,但被“忽悠”的永遠只是看熱鬧者,一旦要看門道,立馬呈現出破敗相。即使再有靈感、天賦,技藝不驚人也是枉然。訓練,苦苦訓練,直到訓練有素,靈感天賦才可能給予適當配合。技術與訓練是成功的前提,天分只是苦修之上的皇冠明珠。在過于講“速成”的浮躁社會風氣中,對傳統藝術從業者“高看一眼”,需要形成廣泛的社會基礎,當苦巴巴的傳統藝術被冷眼旁觀,或者只用來裝潢門面時,這類藝術要創造出對文明有較大貢獻的人物與作品,會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只能在扁平的重復中,不斷放棄初衷,以改頭換面的新奇古怪模樣,博取廉價的喝彩與“亂放電”的眼球。

  這次全國武戲、武丑行在北京展演,看著舞臺上年輕戲曲武行的生命演進者,我總想把他們與英雄行為聯系到一起。他們由少年開始,就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民族藝術行進的擔子,把自己的生命趕到一個狹窄的環境,然后“千磨萬擊還堅勁”地苦苦追尋一生。我見過他們的成長,很多武功演員遍體鱗傷,骨折、骨裂、韌帶拉傷是常態。他們要想有點出息,站到臺中成為主角,哪怕用一生只換來一折千萬人激賞的“過硬戲”,都得經年累月地“長”在練功場,用一千遍一萬遍的重復,換取那幾十分鐘的拿捏得當,收放自如。當然,根本還是人物塑造得準確與得當,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和精神能量的釋放。那是一個個生命個體的艱難奮斗史,也是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民族藝術的一道道光束,同時也是由“技”進“道”的過程,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創造。沒有哪個國家不珍視自己的民族藝術。因為沒有民族藝術就很難有文化的辨識度。但民族特色藝術,需要通過全民族的積極呵護、不離不棄,包括獎掖機制,才能鼓勵那些有才能、甘于奉獻者,做出體現他們生命價值的業績。就像英國人珍重呵護莎士比亞戲劇一樣,我們應該達成更廣泛的社會共識,讓民族藝術真正成為歷久彌新的國粹國寶。只有像戲曲一樣古老的諸多藝術門類形成的中華藝術譜系都迸發活力、持續脈動,今天新興而海量的藝術平臺、賽道、商業模式,才會獲得更加豐沛的資源賦能。我們應該下大氣力抬升受到人類廣泛稱贊的中華民族根性藝術,它們正是我們用清晰面目立足今天走向未來的基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最近更新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喷潮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