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火焰藍·守護萬家燈火|北緯53度的“樟子松精神”——探訪祖國北疆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奇乾中隊
【環球網報道】祖國北疆浩瀚的林海深處,北緯53度,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莫爾道嘎大隊七中隊(又稱奇乾中隊)駐守在我國唯一集中連片的未開發原始林腹地,擔負著北部原始林區95萬公頃森林防護任務,被林區人民譽為“原始林區守護神”。
奇乾中隊駐守在中俄邊境額爾古納河畔奇乾鄉,人跡罕至,這里除了金礦外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礦石,由于氣候原因會導致雷擊火頻發,必須有一支隊伍常年駐扎作為機動力量,近幾年奇乾中隊陸續承擔起更多綜合性救援任務。
建隊以來,奇乾中隊在邊境線旁深扎對黨忠誠的思想根子;注重發揮“堡壘”作用,在祖國冷極線上打造紀律嚴明的過硬隊伍,多年來,先后成功撲救森林火災380余起,先后被內蒙古自治區授予“北疆森林衛士”“北疆楷模”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5次,2019年被表彰為“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集體,被中宣部列為“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重大宣傳典型,在北疆生態前哨譜寫赴湯蹈火的生命贊歌,在原始林海腹地彰顯竭誠為民的熱血豪情。
在祖國邊陲堅守
奇乾位置偏遠,補給物資需要從150公里之外的地方運送過來,一般10月份大雪封山以后只有奇乾中隊繼續駐守。中隊沿用解放軍邊防六團機務連菜窖,消防救援人員稱這是一個具有紅色基因血脈的菜窖,該菜窖始建于1995年,面積150平方米,2003年改建后一直用于四季存儲、腌制加工果蔬,年平均溫度2-5攝氏度,可以保證中隊消防救援人員15天的食用菜量。該菜窖順利投入使用后,結束了以往冬季大雪封山長達七個月吃卜留克、啃干白菜的歷史。
據中隊指導員王德朋介紹,這里不通常電,太陽能系統更新之前,電不夠用,晚上一般會停電,老一代的奇乾消防員晚上上洗手間會養成數步子的習慣,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冬天尤其是陰天的時候,日照時間不足,強度不足,消防救援人員節約用電的意識依舊保留著。“太陽能發電系統是中隊的心臟地帶,只要沒電所有的工作都進行不了”。
“快樂工作,苦中有為;快樂生活,樂中有趣;快樂成長,和諧融洽”
在原始林區、林海孤島生活,需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記者在奇乾中隊文化展廳看到消防救援人員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包括根雕、米畫、燙畫、剪紙等,種類繁多、樣式精美,所有根雕都是消防救援人員從各個火場上自發撿回來并雕刻而成,是中隊消防救援人員奇思妙想的外在展示,也是中隊寶貴的精神財富。
樟子松精神——扎根邊陲,笑傲風雪,充滿生機,昂揚向上。在遠離喧囂的原始林深處,一代代消防救援人員沒有放棄自身的理想追求,充分利用駐地有限的物質資源,展示自身為國奉獻、以苦為樂的高尚情懷,在一次次實戰中讓樟子松精神更具生命力。“我不想回家,就想在奇乾干下去,這片林子總得有人來守”,班長李文雨向記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