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商超等客流量較大場所如何防疫?官方回應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韋香惠)春節臨近,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客流量較大場所的疫情防控措施受到關注。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機構和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仍是防控重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在會上表示,實施“乙類乙管”措施后,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仍然是防控重點。
他表示,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場所高風險人群較多、人員集中,疫情傳播風險大。要加強健康監測和早期干預,確保重癥高風險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轉診、及時救治。
他提醒,商超、物流、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從業人員要加強個人防護,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癥狀及時報告。
重點機構和場所加強監測實現疫情早發現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重點機構和場所人員密集,一旦有傳染源引入,短期內易造成傳播擴散,對老年人影響比較大。在落實好重點機構和場所常規防控措施下,通過開展健康監測、抗原或核酸檢測,及早發現疫情是關鍵。
對于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場所,一是每日至少開展兩次全體人員的體溫檢測和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癥狀監測。二是根據機構是否采取封閉管理,對機構內工作人員和被照護人員分類開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檢測。如果出現可疑癥狀,要及時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檢測。
此外,醫療機構重點要做好重癥高風險住院患者的抗原或核酸檢測,及時發現和管理感染者,降低疫情在醫療機構內的傳播和擴散。對于其余重點機構和重點場所工作人員要加強監測,如果出現癥狀時,要及時進行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
保障春節期間市場供應,提倡無接觸服務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一級巡視員耿洪洲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消費旺季,大家會集中置辦年貨過大年,商場超市客流量會比較大。為此,商務部加強市場監測預警,指導商貿流通企業加大備貨力度,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
同時嚴格按照“乙類乙管”總體方案,落實不斷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制定商場、超市、農貿(集貿)市場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確防控制度、環境衛生、員工衛生防護等要求,指導行業做好防控工作。
一是加強人員防護。做好員工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相關癥狀,要及時報告并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員工需要完成疫苗加強接種,實現“應接盡接”;員工工作期間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引導顧客全程規范佩戴口罩,不再測溫和查驗健康碼。
二是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商超、農貿(集貿)市場要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開窗通風2-3次。商超要對公共用品和設施,每日清潔消毒不少于2次,及時清理垃圾,保證消毒頻次和效果。農貿(集貿)市場要對批發檔口進行集中統一清潔消毒,維護好公共區域和設施的整潔衛生。攤位經營者應履行“一日一清潔”等要求,每日營業后要及時消毒。
三是提倡無接觸服務。鼓勵顧客優先采用掃碼付款方式結帳,盡量減少人員接觸和排隊時間。鼓勵線下與線上購物相結合,因地制宜開展即時零售、網訂店送等服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