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宏圖·“縣”在啟航】天津寧河:國家濕地畔百鳥翔集稻蟹香 未來科技城產業集聚蓄動能

發布時間:2023-03-15 11:29:00來源: 央廣網客戶端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中國各地縣域以實干篤定前行,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備受期許的新征程。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立體展現中國縣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感受新時代壯美中國、活力縣域的蓬勃氣象,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宏圖·“縣”在啟航》系列主題報道,33個地方頻道100多名記者走縣域、看發展、探變化,沉浸式解讀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密碼”,與您共同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圖景。

  央廣網天津3月14日消息 澄波千頃,沙鷗翔集。即便在清冷的初春時節,位于天津市東北部的七里海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仍有成千上萬只大雁、野鴨歡聚嬉戲,共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曾經消失10多年的珍稀鳥類又回來了。”濕地一側,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顧問于增會望著飛翔的鳥兒,細數著濕地的變化。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對天津工作作出“要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快打造美麗天津”重要指示。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天津工作指明了目標方向,為天津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傾聽津沽大地的回響。人與“海”、人與“蟹”、人與“城”……在水城相應、人水共生的“水香寧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故事正在不斷上演。

  七里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來了“鳥中熊貓”

  漫步寧河七里海濕地核心區,蘆葦隨風舞蹈,群鳥次第起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你看,今年留下過冬的野鴨子太多了,水都不結冰了!”初見于增會,他正身處一片蘆葦叢中,聚精會神地觀察著遠處的水面。雖已年過八旬,但他仍精神矍鑠,走起路來健步如飛。

  “現在七里海的環境越來越好,很多候鳥都變成‘留鳥’了!”擔心驚嚇到鳥群,于增會壓低了聲音,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據他介紹,如今的七里海,已成為東方白鸛、黑尾塍鷸等珍稀候鳥的“中轉站”。百余種鳥類正在這方“候鳥天堂”中,傳唱著寧河人守護七里海的故事。

  然而,眼前的美景在十多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就是一個‘亂’!”于增會回憶道,當時,一些養殖戶對濕地粗放式的開發,導致水環境和蘆葦被破壞;七里海周邊遍布飯店、農家樂,不少建筑拔地而起。“環境變差了,大雁也不來了。那時是真心痛啊!”

  濕地具有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濕地保護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17年,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寧河區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高標準制定《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下稱“《規劃》”),啟動全面保護修復七里海濕地生態環境行動,還百姓一方碧水藍天。

  目前,《規劃》中的10大工程主要內容基本完成。寧河拆除全部違規建筑230處、疏通3條河道、興建鳥島20處,累計修復濕地面積約3.5萬畝。

  另一組數據,也見證著這片“京津綠肺”的變化——鳥類由10年前的182種增加到258種,鳥類總量從二三十萬只增加到近五十萬只……如今的七里海,恢復了往日的原生態之美。

  最讓于增會驚喜的是,消失了10多年、有著“鳥中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也重返七里海。這一被當地人稱為“神秘鳥”的古老物種,現在已經成了七里海的常客。

  “2022年,我們榮獲生態環境部‘夏季監督幫扶工作表現突出集體’通報表揚,是天津市唯一一家上榜單位。此外,我們也獲得了天津市840萬元財政獎勵。”寧河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洪雷說,“這讓我們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生態保護的工作中,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即將走出濕地核心區時,記者驚喜地看到一群麋鹿正在七里海林中穿行。考古發現,2000多年前,曾有大量麋鹿在七里海濕地生息繁衍,后來由于多種原因逐漸消失。2021年,寧河區將引進的麋鹿放回到七里海濕地自由生長,以加快其種群恢復。

  “你看,那幾頭小麋鹿,就是去年春天出生的!”于增會介紹道,“現在寧河區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不光動物們回家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回來了。”

  生態環境改變,為寧河區夯實了發展的基礎。“生態種子”不僅在七里海濕地中生根發芽,更在無數的年輕人心中萌發,召喚他們回到寧河,耕耘煥然一新的家園。

  新老農人端牢“生態飯碗”

  “養蟹又種稻,這條路算選對了。”七里海養蟹人杜乃合難掩激動之情,“我們搭上生態快車,重新走出了一條稻蟹混養的康莊大道。”

  2017年以前,杜乃合同附近村民一樣,在七里海內養起了蟹。隨著養殖戶增多,濕地水面被分包,水環境因過度投餌被污染,蘆葦因擴大養殖水面而被私下砍伐,七里海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隨著寧河區開展濕地修復工程,杜乃合的承包地被拆除。養了30多年蟹的他丟不下老本行,當時有些不知所措。

  2018年,《天津小站稻產業振興規劃》出臺,讓他再次看到希望。“七里海濕地不能養蟹了,但稻蟹混養不也是一條新路子嗎?”于是,杜乃合承包了生態紅線外的上百畝土地,開始專攻稻蟹混養。

  還寧靜給綠色生態濕地,得機遇于稻蟹混養田地。七里海生態修復后,貫通的水系讓螃蟹更肥美,而螃蟹翻動疏松土壤,其代謝物可作為“天然肥料”,讓小站稻長得更好。杜乃合說:“我們注重養殖時的生態環境保護,螃蟹、稻田與濕地有機結合,減少了養殖廢棄物排放,實現了環境與發展的雙贏。”

  稻蟹混養在寧河推廣開來。2022年,寧河稻蟹綜合種養面積13.4萬畝,總效益約6700萬元。依托七里海濕地這塊天然美玉,寧河百姓致富路越走越寬。

  《天津小站稻產業振興規劃》不僅啟發了杜乃合的轉型致富路,也吸引了更多“新農人”投身綠禾飄香的稻田,探尋綠色生態產業之路。

  “你看這稻谷顆顆飽滿、成色好,這都得益于七里海良好的土壤、水質條件。”90后“新農人”張建芳,正憑著新技術、新理念帶領公司有條不紊地發展。

  2018年,在外地做英語培訓老師的張建芳看到了《天津小站稻產業振興規劃》,這讓她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父親很激動,也讓她看到了天津再次振興小站稻的機遇。

  小站稻歷史悠久,有著“香、黏、彈、筋、甜”的特點,本是天津著名農業名片,但近年來因缺水等原因而沒落。2020年,張建芳回到家鄉寧河,從零開始探索小站稻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但剛開始并不順利,“曾經有次臨近插秧,我們100萬盤秧苗因為沒發酵好全爛了。”那天她與父親坐在田埂旁,望著身旁或倒下或發黑的秧苗,一整天相對無言。

  這樣的困難讓她意識到,必須學習現代稻作農業新理念、新技術。于是,張建芳利用直播培訓農民,設計新包裝、創品牌,并形成了“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精細化管理帶來新變化,到2022年,張建芳帶動農戶增產增收累計達5000余萬元。

  “新鄉村需要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并且能將智慧化為熱愛灑在原野上的新農人。”張建芳說,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5年要實施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他們也將加大推廣力度,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天津糧、更多寧河糧。

  種養殖業向綠色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為寧河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活力。2022年,寧河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產業規模達到11.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82萬元。

  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圖景正在寧河大地展開。

  政企“雙向奔赴”共贏綠色產業紅利

  “你見過‘會發電’的房子嗎?靠墻體發電。”剛一見面,天津一新材料企業負責人李順堂就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道。

  李順堂所在公司發明的新材料,把墻變成了綠色“發電站”,從能源端實現了未來建筑的突破。

  “我們公司發明生產的建筑外墻一體化板材,不僅隔熱保溫,還能發電,所發電量能基本滿足屋內正常使用需求。”李順堂說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而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正是李順堂公司的創建初心。公司成立以來,他帶領著80多人的研發團隊,日夜奮斗,主攻科研,目前已擁有4項發明專利。

  2023年春節剛過,憑借這款“拳頭產品”,李順堂在各種簽約會間穿梭,公司也重新找回了市場。“2022年公司營收1000萬元,2023年預計營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目標達到8000萬元。”

  正是這種可預見的好前景,讓李順堂有了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的想法,經過一番考察,他最終決定將基地落戶在寧河的天津未來科技城現代產業園區。

  從七里海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南方向行10公里,就到了天津未來科技城。這是繼北京、武漢和杭州之后,由中組部和國資委確定的全國第四個未來科技城,也是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寧河樣本”的重要載體。

  “這里和我們企業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七里海已然成為企業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大家都覺得產品能從這里走出來,肯定是綠色產品,企業也吃上了‘生態紅利’。”李順堂補充道。

  “天津未來科技城是寧河區崛起的增長極、經濟建設主戰場,潛能巨大。”現代產業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寶豐說,目前,位于寧河的現代產業區組團是天津未來科技城規劃的六個組團中,最先啟動也是發展最為成熟的區域。

  基于綠色發展理念,園區同樣給想入駐的企業拉起了生態紅線,“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將直接歸為‘紅燈’項目,納稅再多也不允許落地。”朱寶豐說道。

  政企在立足綠色發展理念上的“雙向奔赴”,讓一批批高科技、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寧河,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間,正逐漸呈現出清晰的“微笑曲線”。未來5至10年,未來科技城將成長為新的產城融合發展區,與寧河主城區并肩,唱響寧河“雙城記”。

  “七里海是一篇‘大文章’,我們始終致力于把七里海濕地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寧河區合作交流辦副主任陳軍說道。

  好環境也是生產力,“硬核”的生態優勢成為了寧河發展的“前景優勢”。2022年,寧河實現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108.6億元,同比增長12.17%;引進落地項目116個,總投資額74億元。

  春天,一個播撒種子、孕育希望的季節。于增會桌旁擺滿了資料,正伏案編寫著《七里海志》,用紙筆寫下七里海的歷史與傳說;杜乃合隔幾天便去看一看逐漸長大的扣蟹,想著今年如何讓更多人品嘗到正宗、可口的七里海河蟹;而張建芳也正忙著開拓國內外市場,學習高效農業新理念,耕耘著這片所愛的寧河沃土……

  忙碌的身影,奮進的姿態。3月的寧河,春的故事正在續寫,新的征程已然開始。

  【百家讀城】

  呵護一城碧水 還七里海濕地美麗

  □李振起

  金虎歸山,玉兔當值,莽莽七里海,驚喜接踵來。

  先是隆冬時節,萬余只不舍南遷的野鴨,在數百畝湖塘中覓食嬉戲,漣漪涌動著“七里海水暖鴨先知”的溫馨。

  二月早春,又有千余只大雁顛覆了“八九雁來”的傳統農諺,在“五九”時節就遠道而來,與萬余只野鴨一起,或冰面棲息,或水中嬉戲。悠悠碧水蕩漾著春意;鴨雁聲交融合唱著春曲。

  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的七里海,野生動植物群龐大,物產資源豐富。“手撿鳥蛋采鮮蘑,瓢舀魚兒到飯鍋”,曾是七里海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寫照。

  改革開放后,七里海不斷開發,古濕地內有了游樂場、觀景廊道……全國各地的游客蜂擁而來,每年達四五十萬人。應運而生的飯店、農家院也紅火起來。但市場經濟豐盈口袋的同時,濕地的生態系統日益遭受破壞,拉響了生態警報。

  寧河壯士斷腕,拆除了親手建的8公里景觀帶、4公里水上木棧道、108處木屋……以博大情懷,實現了從昔日“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的轉變;對濕地核心區封閉管理,清淤疏浚溝渠、更新改造橡膠壩、增加5條補水線路、營造1000公頃淺水區……最大的成功,還在于保護生態環境成了寧河人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盛夏雨后,一位年逾八旬護鳥志愿者,確認灌木叢的鳥窩里4只剛孵出的棕頭雀安全無虞,才放下焦灼的心。

  巡護人員更是細心,看到冰面上的東方白鸛長時間不動,趕去查看,果然負傷,馬上抱回,精心飼養,待其傷愈后放飛大自然。

  五年磨一劍,一朝試霜刃。水越來越清,鳥兒越來越多,水生植物越來越繁茂,魚蝦紫蟹越來越肥碩。累計投資140億元的七里海,已經回歸原生態的寧靜、祥和。

  蘆花用飛絮述說,盛贊七里海復原生態之美;鷗鳥用鳴叫吟唱,記錄寧河人退擾還巢之情。

  “七里海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但首先是我們的。守護好七里海的綠水青山,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誓言。”寧河人自豪地這樣說。

  (作者系天津作家)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夏凌云

  統籌:陶玉德

  記者:張強 周思楊 韓雨晨(見習)

  編審:李紅笛 孔明

  視頻:周思楊 韓雨晨 李駿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亚洲av无码不卡|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