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5年,為6300多位烈士尋找到親人
4月14日上午,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5年來在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引領、就業創業、擁軍優撫、褒揚紀念、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成績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們始終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作為重中之重,培樹先進典型、優化服務保障、加強幫扶援助,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他們持續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宣講活動,評選全國“最美退役軍人”98名、表彰全國模范退役軍人401名,打造“中國退役軍人志愿服務”品牌,廣大退役軍人志愿者活躍在基層治理、應急救援、國防教育等工作一線,積極推動優秀退役軍人依法依規加入基層“兩委”;推動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從無到有、從有向優”轉變,目前,已建成從國家到村(社區)六級服務中心(站)61.79萬個;發揮行政機關、服務體系、社會力量“三駕馬車”作用,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信息化支撐的退役軍人困難幫扶援助工作格局。近3年來,各地累計投入資金85.3億元,幫扶困難退役軍人3849萬人次。
就業創業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5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持續加強頂層設計,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政策法規體系日趨完善,單獨或聯合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退役軍人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就業促進、創業扶持等各類政策性文件27個;持續抓好教育培訓,有序開展適應性培訓、技能培訓,抓好學歷教育,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穩步提升退役軍人學歷和技能水平;持續拓寬就業渠道,深入推進企業合作、行業合作、部門合作,不斷優化退役軍人就業結構;指導各地通過掛牌、與社會組織或企業合作等方式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3550個;積極推進部門合作,聯合人社部、全國工商聯等部門共同舉辦“民營企業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活動,指導各地開展跨區域招聘,累計舉辦招聘會4萬多場次,共計幫助260多萬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有效促進退役軍人人才資源合理流動,助力退役軍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過去5年,我們不斷完善優撫政策法規體系,提高服務保障能力水平,持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擁軍優撫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召開全國雙擁模范命名表彰大會,開展“最美擁軍人物”評選發布活動,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擁軍;印發《關于推進優撫醫院改革發展的意見》,協調有關部門將優撫醫院、光榮院建設納入“十四五”時期社會服務設施兜底線工程,全面提升優撫事業單位建設發展水平;首次制定《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目錄清單》,連續提高部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健全優撫對象“保險+救助+補助+優待”醫療保障體系;指導各地做好光榮牌懸掛工作,全面啟動優待證申領發放,分批與20家企業簽署《擁軍優撫合作協議》;健全完善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機制,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擁軍,常態化開展“情系邊海防”走訪慰問活動。
褒揚紀念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5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配合制定頒布實施英雄烈士保護法,啟用新版《烈士光榮證》,將英雄烈士保護納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聯合公安部、最高檢等部門開展英烈榮譽和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組織開展“百年英烈”褒揚紀念系列活動,連續迎回4批共324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并隆重安葬,引領全社會形成崇尚、緬懷、學習、捍衛英烈的風尚;推動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和提質改造,組織實施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常態化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為6300余位烈士尋找到親人;創新群眾性紀念形式,連續5年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
據介紹,“下一步,退役軍人事務部將不斷完善頂層設計,修訂《烈士褒揚條例》,加強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大力弘揚英烈事跡和精神,持續組織實施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任務,推動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再上新臺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