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有你守護
2020年3月5日,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7樓ICU病房,一名醫護人員嘗試與患者溝通。這里是武漢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也是武漢第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定點醫院。在外界感知疫情前,金銀潭就開始了工作。2019年12月29日,包含華南海鮮市場商戶在內的首批患者轉入這里。4天后,金銀潭正式開辟新冠肺炎專門病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數十名醫務工作者在倉庫門外等候領取物資,臨時被征用作倉庫的展廳中堆放著當日到達的各類物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2020年2月26日,湖北省武漢市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血液凈化中心的護士們在等待即將送到的援助物資。這支由20多名專科護理人員組成的“護腎小隊”,負責為重癥及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做血液凈化,清除體內細胞因子風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2020年2月21日,湖北省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內,青海省互助縣中醫院高曉燕護士正在帶患者練習八段錦。魯沖/攝
2023年1月11日,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孔壟鎮邢圩村,村醫邢錦輝(左一)和同為醫生的丈夫楊盛權(左二)、女兒楊進文(右一)利用午休時間一起看CT片,為一名感染新冠病毒后發現肺結節的村民會診。潘松剛/攝
2020年2月21日,湖北省武漢市,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的護士長左卉川脫下防護服,準備去吃午餐,臉上是護目鏡壓出的痕跡。她所在的病區是火神山醫院第一批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區之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2022年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區,27歲的急救醫生王曉惠在急診室門外等待急救擔架。她將一名昏迷的病人送至醫院急診室后,由于急診室病人過多,沒有空床位,救護車擔架床在急診室被占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2022年3月18日,北京市一處因疫情被管控的小區內,醫務人員在雪中為小區居民做核酸檢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2022年12月27日,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患者及家屬在診室內排隊就診。兩周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醫學科持續高位運行,以老年人、合并基礎病的危重癥患者為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2020年4月9日,湖北省武漢市雷神山醫院,最后一批援鄂醫療隊集中撤離儀式上,年輕的醫護人員揮舞國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消息似乎不再驚起人們心中的波瀾。今年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我們的生活逐漸回到正軌,火熱的“五一”假期,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武漢到上海,從城市到鄉村,從醫院到社區,過去三年,醫護人員出現在抗疫防線的每個關鍵節點。塑膠手套里的汗水,防護鏡里的霧氣,臉龐上口罩的壓痕,都成為辛勞的印記。有人為了方便倒班,睡在車里;有人幾十天見不到家人,偷偷哭了……放下個人得失,醫護人員過去的三年,仿佛生死之外都成了小事。一座城遭遇疫情困境,醫護人員從四面八方趕來馳援,早先被幫助過的,后來又伸出援手,感動一次次上演。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醫護人員是最驍勇的戰士。
5月12日,又到一年一度的國際護士節。我們整理出抗疫三年期間有關醫護人員的照片,謹此向白衣天使們表達敬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