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紫南村“蝶變” 背后的鄉村治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見習記者 裴思童)昔日貧窮落后的桑基魚塘小村,正一步步走向富庶發達的現代化鄉村……6月1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廣東佛山禪城紫南村,近距離感受這個村莊4A級景區給村民帶來的宜居環境。
紫南村以文旅融合賦能產業振興,培育和發展了旅游+系列新業態,形成多業態文旅產業集群,讓村集體土地和物業資源不斷提質增效。在紫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柱升看來,他們在落實“百千萬工程”中,更要當好“萬村”領頭羊,持續努力建設高品質美麗鄉村。
“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中國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村”……紫南村是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因位于南莊鎮紫洞圩南面,故有“紫南”之稱。全村面積5.88平方公里,有15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2022年底,有戶籍人口7005人,非戶籍人口7200人。
紫南村如何從一個曾經的“問題村”,“蝶變”成全國聞名的“先進村”?紫南村的治理難題并非個案。實際上,這是城鄉二元結構背景下,鄉村治理面臨的共性問題。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也成為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從2007年起,紫南村以“騰籠換鳥”“筑巢引鳳”“文旅揚帆”經濟發展三步曲,以制定產業規劃為突破口,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推動“四市場一產業鏈”商圈繁榮發展。
剛上任時,潘柱升就立下“四不”承諾:自己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辦一個企業,不在村里拿一分錢工資,不在村委會安排一個親戚。潘柱升認為,農村干部不能老是靠行政命令去管理,必須用人格魅力,最重要的一點是以身作則。
紫南村的改變從“開好農村會議開始”。潘柱升不斷走訪村民,了解實情;帶領黨員干部和村民學習周邊先進農村的經驗,學會拒絕“高污染企業帶來的眼下利益”,著眼于環境提升帶來的長遠利益;建立理論學習制度,學習如何與時俱進、結合實際;讓村民充分參與決策,決定村里重大事項等。
目前,紫南村憑借優越的硬件設施和營商環境,吸引了包括3家上市公司、26家規上企業在內的60多家優質企業落戶。2022年,紫南村集體合同收入1.2億元,村民人均分紅1.1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萬元。
紫南村的“蝶變”,在廣東2.6萬個農村(含部分社區)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當下,廣東省委決定以全省122個縣(市區)、1609個鄉鎮(街道)、2.65萬個行政村(社區)為主體,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