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
“我做創業、做公益能走到今天,要特別感謝母校全程化的培養與扶持。”曾獲2021年“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的山東工商學院校友龔鈺犇這樣吐露心聲。
在育人實踐中,山東工商學院通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條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
如何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理念有認同感?在這所高校,學生社團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果來果趣創始人陳永軍是該校工商管理專業2013屆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的負責人,在承辦企業家論壇等活動的過程中,他被企業家的風采深深折服。新媒體時代到來時,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數字化營銷的機會,選擇創業。
無獨有偶,方片新媒體創始人劉金虎是該校首屆創業先鋒班電子商務(創業方向)專業畢業生,大一時,他從創辦新媒體社團、運營首個校園公眾號開始走上新媒體創業之路。
如今,以他們為代表的山商新媒體創業“軍團”已為全國兩萬余家企業的數字營銷賦能。陳永軍和劉金虎先后被團中央評為“全國青年創業先鋒”“全國創業英雄百強”。學生社團負責人的經歷對他們創業起到了重要啟蒙作用。
山東工商學院共有100多個社團。“基于社團開展的企業家論壇、創業沙龍、財富故事會、創業挑戰賽等創新創業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貫穿大學生活始終,助力學生彰顯個性,發展特長,成為學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陣地。”山東工商學院副校長龍希利說。
課程賦能是這所高校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大亮點。山東工商學院確立了“素質+專業+創新創業+財商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成了全部56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創融合改革,構建起“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專創融合課程+雙創實操課程”一體化、遞階式雙創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面向全體、覆蓋團體、聚焦個體”的多元化雙創課程服務。
“校易行”創始人邱道發的創業夢想正是在這一培養體系的幫助下實現的。他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4年入學后,一次專業教育實踐活動讓他的創業夢想萌芽。
在之后的《創新創業基礎》課堂上,邱道發運用學到的創業方法論,對校園自行車亂停亂放、橫沖直撞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決方案,一個關于校園出行的創業點子就此誕生。通過課堂路演,他順利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專業導師劉彥武的指導下,邱道發和團隊成員獲批使用工科創新實驗室,開啟了緊張的軟件開發和硬件研發工作。經過成百上千次的技術測試,一種新的共享車輛控制系統誕生了,并成功申報了發明專利。邱道發迫不及待地向大學生創業中心提交了孵化申請并參加了創業訓練營。
在大學生創業中心導師的指導幫助下,邱道發和團隊形成了初步的商業模式與商業計劃,并注冊了公司與商標,一家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為高校構建校園交通微生態的創業企業正式誕生。
到2022年,邱道發創辦的企業已經成長為一家擁有60余名員工的高新技術企業,他本人也獲評“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
為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山東工商學院專門開辟創業先鋒班、創客工坊、創業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中心等平臺,提供相關學習與實訓實踐場所。
數學學院數學專業2013級學生韓利林是創業先鋒班的首屆學員。在這里,他系統學習了電商創業的知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并在大學生創業中心申請到了創業工作室,注冊了公司,開啟了電商創業之路。
山東工商學院狠抓師資建設、制度建設、體制機制建設等關鍵要素,全方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該校有序推進教師績效改革,將創新創業工作與教學、科學等并列設置為關鍵指標,設立特別業績、綜合業績、目標業績等分層次績效,實現優勞優酬,極大提升了教師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積極性。
同時,該校改革學生學業考核方式,鼓勵基于真問題的教育教學改革,將學生作品作為學業成績評價重要內容,重點考核學生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還設立了創新獎學金。這些措施極大激發了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熱情,學生參與相關活動比例連續3年超過85%。
魏振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