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船觀察|長三角里,“數字”含量有幾多?
有數字的生活會更美好嗎?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并且更有價值,它提供了新的維度來測試、量化我們的生活。
就以烏鎮峰會十年作為參照,舉辦首屆時,還存在概念里的AI手環、無人駕駛、AR巴士等,如今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切,好像都在向數字空間遷移,生活也更加方便快捷、自在舒適。
11月9日,今年烏鎮峰會“永久舉辦地”特色活動之一的數字長三角發展大會上,300余名專家學者將齊聚一堂,探討數字賦能下的長三角新格局、文明新生態。
我們不禁思考,數字之于我們,之于長三角乃至世界,究竟意味著什么、改變了什么?數字時代,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從長三角到“數三角”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正在和數字共同生活,而且它塑造了一個新的文明——數字文明。
就像農業文明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工業文明以工業化為重要標志一樣,數字文明是以數字為中心的,需要新的思維技能和工具。這不僅僅是一個科技符號,更是一種新的價值觀、新的生活方式。
從1994年首次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始,中國就在加速追趕數字的大浪潮;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如果說工業文明時代,我們只是一個“追隨者”,那在數字文明時代,我們變成了一個“引領者”。面對數字的無垠瀚海,我們正在與世界同步,甚至還能領先。
很多人都說,數字文明到底什么樣,去長三角看看就知道了。他們甚至還給長三角取了個新名字,叫“數三角”。
的確,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三省一市將如何共建網絡世界、共創數字未來,對于“數字中國”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這片發展的熱土,從產業集聚到協同創新,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開創了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當然,身處長三角的城市也深知,數字文明不是一城之事,孤城獨建難言數字生活。為此,今年烏鎮峰會期間,三省一市又將有新動作——
共建數字文明“烏鎮對話”合作機制,由16個長三角城市共同發起;
成立長三角智能產業百人會,整合產學研資源,推動形成智庫引領、科創賦能、產業驅動、資本紐帶、場景落地的智能產業綜合發展模式;
再把視線縮小,長三角里的數字文明,還得看浙江。早在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創造性地提出打造“數字浙江”?! ?/p>
作為數字經濟先發地,浙江數字經濟總量已從2014年的1萬多億元發展到2022年的4萬億元。2021年春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浙江用一場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開啟牛年新局。今年,浙江還提出“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
數字文明成效幾何
那么,長三角數字文明發展到哪步了?成效有幾何?
有數據顯示,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已引領全國,2022年長三角三省一市GDP合計約29.03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1/4,數字經濟規模占全國數字經濟規??偭拷桑呻娐?、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全國占比分別為3/5和1/3左右。
如果看完數據覺得抽象,那么你看——
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配送,出現在了大街小巷,人們還能用5G、AI、物聯網等技術,進行寫作、畫畫、生成照片或視頻;
企業的生產車間里,見不到一名工人,只有上下舞動的機械臂,在流水線前完成著各項加工步驟;
不用再跑來跑去,目前共有2212個事項可以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一網通辦和一機通辦,1306個事項實現一窗通辦,省勁更省心……
“數三角”里的數字生活,儼然已觸手可及。而這些也只是剛剛開始,不久前結束的杭州亞運會,又為我們未來的數字生活,做了一個大型“預告”。
有專家認為,長三角肩負著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級城市群競爭的使命,關鍵要以數字化改革和合作來支撐現代化、高質量、一體化和全球化發展。其中,技術和平臺尤其需要協同力。
為此,浙江先人一步躬身入局,大力推動長三角數字技術合作,如針對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推動第一批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項目落地;推動建設上海、浙江烏鎮等多座超算中心,協同布局長三角互聯網平臺集群等。
眼下,一批“生長”于長三角的硬核技術正深耕各自領域:螞蟻集團的分布式數據庫、商家SaaS服務;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以企業為核心的數字化創新生態系統逐步搭建了起來。
數字長三角何去何從
不過,有人會質疑,在數字世界里,人的能動性是否會喪失?
數字在快速進入各個領域時,確實形成了挑戰。比如你喜歡吃什么、看什么電影、讀什么書,大數據都會根據你的行為給你推薦,如果你不關注新的東西,算法就永遠給你“投喂”同樣的配方。
還有更大挑戰。放眼世界,數字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
因此,我們要讓數字文明成為更多人的“內在基因”,以綠色創新驅動數字文明,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為人類社會的適應性和共享性服務。
不論如何,數字文明終究是要融合的、進步的。在長三角,關于數字文明的創新正一路向前——
在浙江,舜云互聯-電機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了電機產業從供應鏈采購協同、產品研發協同、供應鏈金融協同,到生產制造協同、電機后市場服務協同的全產業鏈;顧家定制智能家居未來工廠,搭建起數字化家居生態體系,為個性化定制家居描繪“未來”;
在上海,一條乳制品數字化全產業鏈,主打“工賦鏈主”,在牧場端建設“智慧牧場”,工廠端建設“智能工廠”,物流端建立“五星冷鏈”體系,零售端提供“鮮食宅配”服務,讓每一滴牛奶從生產加工到配送選購,都能一路“鮮”到百姓家門口;
在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插上5G“翅膀”,“5G+ 工業視覺”“5G+ 工業數據采集”“5G+ 智能巡檢”“5G+邊緣計算”未來應用場景層出不窮,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已建成燈塔工廠 2家、各級智能車間共超 200 家;
在安徽,一座礦山也能被“嫁接”入工業互聯網,啟迪方寸礦山“5G+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在五礦礦業落地了5G+井下無人電車、5G+巡檢機器人等穩定高效的場景應用,為企業減員提質、安全生產提供強力保障……
未來已來,數字文明,且看長三角加速馳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