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減法、小加法”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雙減”工作報告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記者 張藝)在今天召開的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針對北京市人大的監督重點和代表關心的主要問題,北京市形成7個方面的問題清單,主要涉及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轉型、提高教育教學整體質量、提升支撐保障能力、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組織領導等要點。
針對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這一“減”,《報告》顯示,北京編制了中小學作業指導手冊,發布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優化作業的十條建議,作業內容從注重知識立意、方法再現向更注重學習思考、領悟創新轉變,力爭用最少的作業量獲得以往依靠大量重復訓練達到的學習效果。
而針對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方面,北京在全覆蓋開展課后服務基礎上,發動各區、校和教科研專業力量共同參與課后服務質量提升實踐研究,強化課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和貫通設計,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全面回歸校園。
如何進一步鞏固深化“雙減”成果、做好“雙減”后半篇文章?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建議,強化主陣地作用,挖潛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
其中,狠抓課堂質量效率,緊盯教學、作業、考試等關鍵環節,改進教學方式,推廣智慧教學技術模式,強化個性化培優補差機制;加強作業工作督導,統籌制定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設計布置的專業規范與指導手冊;切實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建立考試頻次控制機制和考試題目考后審核機制。
做好“大減法”的同時,做“小加法”也成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報告》提到,教育、科技部門協同創新科學教育活動模式,以北京學生科技節為平臺,引企入校搭建科技教育的體驗式場景,鼓勵科學家、工程師走進校園,建設了241個科技教育示范校和90個學生金鵬科技團。
對于“加”好科學教育的“加法”方面,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建議,深化將科學教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著力點,完善課程體系,打造專兼職結合的科學類師資隊伍,充分發揮首都科教資源優勢,強化社會化協同,建立健全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長效機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