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省糧食生產實現“三增”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楊萍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糧食生產情況數據,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山東省糧食生產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為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山東貢獻。
據統計,山東省糧食總產創歷史新高,增量位居全國第二。全省糧食總產量1131.1億斤,占全國8.1%、居全國第三位。比上年增加22.3億斤、增2%,增量占全國增量的12.6%,居糧食主產省第一、全國第二。糧食播種面積12581.9萬畝,占全國7.1%、穩居全國第三位,比上年增加23.6萬畝。
今年,山東省單產水平提升顯著,夏糧秋糧均有較大突破。全省糧食單產449.5公斤/畝,比上年增加8.1公斤、增1.8%,是全國單產水平的1.2倍。小麥、玉米單產雙創歷史新高,其中小麥單產444.6公斤/畝,比去年增加4.8公斤、增1.1%,實打最高單產880.89公斤/畝;玉米單產465.5公斤/畝,比去年增加13.6公斤、增3%,實打最高單產1218.81公斤/畝,創黃淮海區域最高紀錄。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委托山東省作物學會,通過網絡問卷、電話問詢、現場調查等方式對全省糧食生產情況進行摸底,在10710名被調查人員中,有86.7%的人認為本區域內落實單產提升行動扎實有效,96.2%的人對“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推廣服務大行動滿意,70%左右的人認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對糧食增產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
“今年全省糧食豐收來之不易?!鄙綎|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具體介紹,一方面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制”,各級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將糧食生產目標和單產提升工作推進情況納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等考核體系,并作為年度全省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產能獎勵激勵事項,定期調度、持續督導。同時,緊抓單產提升“牛鼻子”,全面啟動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構建起省市縣聯動、各級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機制。統籌用好農業農村領域政策資金,聚力強化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集成組裝,堅持“整建制”“大協同”推進模式,德州、聊城150余萬畝“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核心區86.6%的地塊實現預期目標。
此外,山東省打好產能保障“組合拳”。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643.7萬畝,全省耕地質量等級達到4.46、高于全國0.3。突出抓好主體培育,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3.3萬家、家庭農場56.6萬家,全省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12.3萬家,每年服務面積超過6100萬畝。新增高性能播種機械3.6萬臺,加裝北斗農用終端1.6萬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組建應急作業服務隊1331支,新建烘干中心99個,日烘干能力達到66.5萬噸,大范圍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山東還注重下好科技支撐“關鍵棋”。出臺《山東省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案》,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0.6%,分別比全國高4個、2個、17個百分點。遴選發布主推技術97項、主推品種33個,良種對糧食的增產貢獻率達到47%;邀請國內高規格專家團隊,多次到田間一線培訓指導,1.8萬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常態化開展“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推廣服務大行動,全面提高關鍵穩產增產技術到位率和覆蓋率。
下一步,山東將持續推進全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落地見效,抓牢抓實在田小麥生產管理各項工作,努力為明年糧食生產開好局、起好步,確保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