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布局打造陸海聯動、產城融合的臨港產業強省
中新社石家莊11月8日電 (記者 陳林)東臨渤海、環繞京津的河北,正充分發揮487千米海岸線優勢,布局打造陸海聯動、產城融合的臨港產業強省,明確提出到2027年,沿海地區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明顯提升。
日前召開的中共河北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建成新型能源強省、現代化交通強省、臨港產業強省等目標。
在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經營貿易公司的塞爾維亞商人伊萬認為,河北加強臨港產業發展“是一個好的信號”,不僅會對公司的貿易發展有幫助,也為更多國際客商走進河北提供了好的機遇。
伊萬在銷售中東歐國家產品同時,也會把中國商品銷往海外。他說,在公司日常進出口商品運輸中,“海陸空都會使用”。臨港產業經濟發展會降低物流成本,也會促進擴大開放,讓各國間經貿往來密切,促進文化交流。
從業30多年的滄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儲禮君認為,渤海新區黃驊港是中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第一大出海口,也是當地發力臨港產業、以高水平開放促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河北黃驊港首條外貿集裝箱航線開航”“上海—黃驊—莫斯科,河北開啟中歐班列‘公鐵海’聯運新模式”……連日來,這個位于渤海灣穹頂處的港口頻頻見諸網絡報章。談及近日開通的“黃驊港—上海港—泰國林查班港”集裝箱外貿航線,儲禮君算了一筆賬:黃驊港到國外的集裝箱耗時比過去縮短約五天,運輸成本減少了四分之一。
據儲禮君介紹,黃驊港已從早期單一煤炭輸出港口發展為綜合港口,但過去主要以內貿環渤海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為主。外貿新航線開通會讓周邊甚至腹地集裝箱按最優線路、經濟成本聚集,有力促進區域生產要素流通和商貿往來。
他說,近期還將開通“黃驊港—上海港—東南亞”近洋航線、“黃驊港—中東”遠洋航線,通過港口資源優勢、服務優勢讓更多新產業聚集。
黃驊港的發展加速了渤海新區臨港產業聚集。據了解,目前已累計建成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產業項目435個,初步形成綠色化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物流貿易四大主導產業。
在唐山曹妃甸,涵蓋港口建設等領域的40個項目近日集中開工。與此同時,重新組建并于近日揭牌的河北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超7億噸,位居全國港口集團第三位。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沿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969.5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陸海聯動、產城融合的臨港產業正成為河北沿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葆茗認為,作為國內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之一,經過多年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后,河北具備重新再發力的基本條件。“多種優勢疊加,會讓河北沿海地區迎來快速發展、綠色發展以及產業和港口功能的深度融合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