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沭創新“星光農場”模式 助力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中新網山東臨沭11月23日電 (沙見龍 陳秀燾 王康琪)占地萬余畝的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示范基地,由院士領銜的國家測土配方服務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山東臨沭縣,配套完備的史丹利未來農業研究中心近年來吸引了來自中國各地的“星光農場主”前來參觀學習。
山東臨沭縣是中國最大的優質復合肥生產基地和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先進縣,年產能達1000萬噸。借助肥料資源,該縣逐步建立起了農業優勢,為推進現代農業生產模式轉型提供了便利條件。
據臨沭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高詳介紹,早在5年前,該縣探索創立的“金豐公社”就被有關部門定義為中國最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金豐公社”模式能有效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而針對如何解決“怎樣種地”問題,該縣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成立了由院士領銜的專家研究團隊,建設了檢測設備國際一流的國家測土配方服務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先進的技術設備和配方肥料生產工藝,實施了“星光農場”計劃。
臨沭縣臨沭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明坤告訴記者,該縣為加入計劃的農戶等提供包括測土、選種育苗、配肥減藥、農技農機、金融信息等一體化服務,打造土壤健康、種苗研發、種植方案、配方肥料研發銷售等全程服務體系。而這種創新推出的“星光農場”模式或將成為推動現代農業轉型的新標桿。
統計顯示,在山東臨沭縣,已有3萬多農戶通過該模式受益。當地也因此成為長三角地區優質綠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者、加工者和供應者,戶均年增收約3萬元人民幣。經專家經測試,實行“星光農場”種植模式,可幫助經濟作物畝均增產15%,大田作物畝均增產10%。
此外,由于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部分土地出現土壤板結、營養失衡等問題,成為農業增產增收的瓶頸。臨沭縣以相關農業集團為依托,聚焦種苗研發、作物營養、測土配方等模塊,培育以土壤健康為核心的農業發展業態,著力解決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和活性不足等問題,為土壤健康服務提供作物全程營養解決方案,確保土壤調理修復后生產出高品質農產品。
目前,上述“星光農場”計劃已在中國全國推廣,為約1億畝耕地提供了土壤健康服務,在全國各地建設特色“星光農場”216個,幫助農場實現增產和產品溢價30%—50%,讓農業經營者增產又增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