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利器”助中星26號衛星“星地一體化”構建
中新社西安2月23日電 (楊英琦 張一辰)“由于中星26號衛星需要長壽命工作,針對大容量、廣域覆蓋的特點,研制團隊不斷深化星地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力爭設計出一套‘好用’‘適用’的通信系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中星26號衛星有效載荷研制負責人郭洪英表示。
北京時間2023年2月23日19時4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26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轉發器分系統、天線分系統、標校子系統和跟蹤子系統的研制工作。
據介紹,在固定的功率和帶寬下,轉發器數量與衛星容量成正比。中星26號衛星配備了50路轉發器,是迄今為止轉發器數量最多的衛星。
中星26號衛星天線分系統還配備了五副天線和一套標校子系統。天線分系統配置的94個用戶波束可讓衛星信號覆蓋至中國國土及周邊鄰國等更加廣袤的區域。其中,標校子系統可以對天線進行在軌指向的高精度校準。
跟蹤子系統是中星26號衛星測控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中心遙控、中心遙測等一起組成衛星的測控分系統,為衛星提供與地面站之間的無線傳輸通道。它可使中星26號衛星在保證系統可靠性的同時提高測控覆蓋率,進一步提高了測控能力。
2017年,中星16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衛星互聯網發展的序幕。2022年,中星19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高通量衛星家族再添新成員。此次發射的中星26號衛星在軌運行后,將助力中國衛星互聯網業務發展。
西安分院表示,中星26號衛星將為中國國土及周邊地區的固定終端、車載終端、船載終端、機載終端提供高速、可靠、優質的寬帶數據服務,在航空、航海、遠程教育與醫療、自然災害應急通信、自然保護區監測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