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豫北小麥晾曬“圖景” 村莊街道滿目金黃
中新網新鄉6月7日電 題:豫北小麥晾曬“圖景”村莊街道滿目金黃
中新網記者 韓章云
當前,“中原糧倉”河南麥收重心已跨過黃河移至豫北地區,趁著天氣晴好,在豫北新鄉縣,處處晾曬場景,滿目金黃。
房前屋后、道路兩旁、文化廣場、水廠大院……芒種時節,中新網記者走進該縣看到,當地村民充分利用各種場地晾曬小麥。
河南省新鄉縣是黃河以北重要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該縣擁有20萬畝種子繁育田,當地村民習慣于通過傳統的通風晾曬方式來保證麥種安全。今年麥收季河南降雨較多,新收獲的小麥普遍濕度較大,晾曬成為麥收工作的重要一環。
“這是6月5日收的7畝小麥,今天天一亮就拉出來曬了。”一大早,新鄉縣東荊樓村村民劉延春就在村道旁攤曬小麥,他用耙子仔細地將麥子攤勻。
劉延春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周末下了兩天雨,麥子濕度大,好在沒有發芽、霉變,天氣預報說這幾天都是好晴天,趕緊曬好麥子就能歸倉了”。
駕車一路前行,記者在新鄉縣多個村鎮道路兩側看到,村民們手持耙子或鐵鍬,將麥子一遍遍攤開、翻曬。正午臨近,氣溫攀升至30℃以上,但室外仍然可見到大量勞作的農民。
在新鄉縣朗公廟集中供水廠大院,水廠職工趙新嶺利用午休時間幫70歲農戶趙永順將曬好的小麥裝袋、裝車,火辣辣的太陽下,兩人臉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
“今年麥收開始后,水廠就敞開大門,讓農戶進來曬糧,現在大院內曬的是3家的麥子,院外是4家的麥子。”趙新嶺告訴記者,“今年麥收季雨水多,收獲的小麥濕度比較大,晾曬需求大,很多村民為小麥晾曬場地發愁,水廠首次敞開大門讓農戶進來曬糧,水廠職工也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幫農戶攤曬、收裝小麥”。
在該縣七里營鎮大趙莊村文化廣場,村民張清勇和妻子正忙著翻曬麥子,這個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已鋪滿麥子,陽光下滿目金黃,格外耀眼。
“我一個小時翻一遍麥子,就是想讓麥子快點干,后邊還有村民排著隊等著晾曬。”張清勇說,現在是麥子集中收獲時節,村里能利用的場地都用來曬麥子了。
說著,他抓起一把麥粒在手掌心一搓送到記者眼前說道:“難得這兩天好天氣,現在麥子曬得很干硬,水分肯定降到了13%以下,達到入庫標準,下午就能收回家了。”
此前,河南官方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文化廣場、學校操場、房前屋后、平整房頂等各類場所,甚至一些企業的標準化廠房、空置的廠房等,積極開展晾曬。
記者7日從新鄉縣農業部門了解到,當地已開放全縣公共場地用于小麥種子的晾曬。為確保曬糧道路的交通安全,該縣交通部門聯合城管部門在道路增加安全設施的擺放,派出人員到基層引導農民在不影響安全通行的前提下晾曬小麥,保障行車、行人通行安全,小麥實現隨晾隨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