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 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

發布時間:2023-06-10 15:51:00來源: 南方日報

  6月8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內地與港澳臺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共聚一堂,凝聚各方共識,堅定文化自信,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貢獻智慧。論壇現場,專家學者佳句頻出,氣氛熱烈,奉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嶺南地域認同始終與國家認同聯系在一起”

  “嶺南的地域認同,始終是與國家認同聯系在一起的?!闭搲黝}發言上,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春聲,圍繞“嶺南文化傳承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的主題,從歷史源流回顧嶺南文化的發展過程。

  明代中葉以后,隨著中原與嶺南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日益密切,嶺南人越來越強調自己作為中原人后代的身份。進入近代以來,嶺南文化更深入推動中國近代政治文明和社會經濟現代化進程,嶺南文化的自覺性也在不斷提升。陳春聲指出,嶺南文化自覺的過程,發生于現代國家轉型的大背景中,它始終與國家認同聯系在一起,“所謂‘廣東的文化’,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中國文化在廣東’”。

  “嶺南文化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同人群、不同傳統交流、互動、融合的過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自然也會成為這個過程的延續。”陳春聲表示,嶺南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文化基礎;積極討論嶺南文化與大灣區之間關系,這可以視為嶺南文化“自覺”過程的一個新階段。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集古學社社長鄭培凱認為,從幾千年前開始,融合就成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主流。這種特征也深刻影響到嶺南文化,影響到粵港澳大灣區。

  “多元文化的前景,應當是融合,而非對抗。”鄭培凱指出,如何利用好大灣區的多元文化資源是關鍵。他建議,大灣區各地可設立“大灣區多元文化發展基地”,廣邀港澳臺與海外學者藝術家進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助力多元文化融合發展。

  中華文化的一體性,也引起了來自中國臺灣地區學者的深深共鳴?!盁o論身處內地、香港或臺灣地區,我沒有感到任何隔閡?!卑拈T理工大學名譽教授、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原院長邵宗海分享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生于內地、長于香港、求學于臺灣地區的他,“從來沒有感到離開過‘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任何的陌生感”。

  “中華文化并不是抽象的概念。5000年來的文化,一直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彼麆忧榈卣f。

  “粵港澳臺都有一樣的中華文化的底色?!睆闹袊_灣地區來到中山大學求學的學生小葉對此深以為然?;迎h節上,他提問:“如何提升港澳臺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邵宗海寄語青年:將民族融合的精神傳承下去。

  重構文化元素凝聚灣區價值認同

  論壇現場,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副秘書長郭黃穎琦穿上一身旗袍亮相?!敖裉煳掖┝似炫鄢鰣觯⒉恢皇且驗槌鱿裉斓膱龊?,而是因為我很喜歡穿旗袍。”

  “傳承中華文化也是我們文化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弊鳛橹腥A文化的組成部分,香港近年也在積極推廣旗袍文化,郭黃穎琦觀察到,穿長衫、旗袍已經慢慢成為年輕人新的時尚。

  建設人文灣區,塑造共同價值認同,成為不少港澳嘉賓不約而同關注的焦點。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塑造人文灣區歸根結底是文化重構的過程,通過文化基因與各種要素的化學反應,形成共同的心理結構、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

  隨著人文灣區建設步伐提速,無論是政府合作還是民間交流,都需要通過項目和活動的帶動,實現理念、機制和模式的創新。在新的背景下,吳志良認為,港澳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中國歷史文化教育,增強港澳同胞的民族觀念和國家意識;另一方面應拓展港澳的世界敘事視野、經驗和能力,強化港澳的國際傳播平臺作用。

  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顧問、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香港被賦予“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他認為,香港應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加快建立香港文學館。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門文教出版協會會長林發欽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在教育領域培養認同感與凝聚力,“塑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需要形成完整、共同的文化理解。我們需要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形成共同的教學理念,才能形成共識”。

  交流研討環節上,澳門樂團大提琴首席呂佳即興演奏世界經典名曲《天鵝》,引起觀眾陣陣掌聲?!疤禊Z是群居動物,它們的生活習慣就是互相配合協同?!眳渭逊窒恚诰S也納留學期間,有一次看到天鵝媽媽帶著小天鵝在湖中戲水。此情此景,仿佛寓意著在祖國母親帶領下,粵港澳臺將協力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

  錘煉藝術精品助力灣區文化“出?!?/p>

  隨著酣暢淋漓的水墨動畫,論壇現場響起了灣區膾炙人口的廣東音樂《步步高》。耳熟能詳的旋律里,來自珠海金爵士樂隊的多位中外藝術家奏出了時尚的氣息。唱著《帝女花》、帶妝登場的粵劇演員則將表演引向高潮。創意十足的演出引得來賓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錄像。

  這是“中國腔調”項目之《尚伯岱車站》中法融合創編戲劇的精彩首演?!渡胁奋囌尽肥侵楹髅郊瘓F、江蘇演藝集團和廣東金爵士聯合發起的“中國腔調”文化“走出去”系列項目中的創新之作。它將法國經典喜劇和爵士音樂,融入中國傳統戲曲音樂與粵劇的戲曲表演內容,以音樂劇的形式演繹詼諧幽默的故事。

  嶺南文化在變化中發展。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認為,大灣區文藝承接嶺南近代對現代化追求精神與魂魄,又具有新時代對中國式現代化訴求,“是富有生產性的、富有召喚性的文藝新形態,它著眼于構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特質”。

  如何讓更多來自大灣區的文藝精品揚帆“出?!保慷辔患钨e展開精彩碰撞。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求學于粵港,職業生涯則以澳門為起點。在他看來,講好灣區故事需要運用現代的表達方式,交響樂就是一種無須翻譯的藝術語言。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不但有非常優質的場館,也有非常優秀的院團,“具備如此得天獨厚的軟硬件條件,是我們這些在大灣區從業者的幸運”。

  第十九屆文博會期間,原創舞劇《詠春》備受矚目。與灣區結緣多年,中國東方歌舞團青年編導、原創舞劇《詠春》總導演韓真回到深圳滿懷感觸。她回憶起《詠春》創作期間,曾到順德香云紗制作基地采風:“我們在這里感受到香云紗的美,也感受到灣區的人文生命力?!?/p>

  “我們面對的是全世界,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比珖郯难芯繒硎?、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創辦人黃梓謙認為,未來需要培育具有灣區特色的大眾文化:“文化就是生活,文化無所不在。灣區文化需要吸引更多人參與,才能成功?!?/p>

  韓真進一步表示,灣區要打造文化精品,就必須培育人才,“當我們的作品足夠精致、可以媲美國際的高水準時,我們可以完全自信地走出去”。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黃楚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中文|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日韩AV高清无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