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茫茫荒原到莽莽林海 人工修復締造塞罕壩生態奇跡

發布時間:2023-12-07 14:02:00來源: 科技日報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③】

  ◎本報記者 馬愛平

  從北京向北行駛400多公里,有一彎“深綠”,像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緊緊扼守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它與河北承德、張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連成一體,筑起一道綠色長城,成為京津冀和華北地區的風沙屏障、水源衛士。這里,就是塞罕壩機械林場。

  從茫茫荒原到莽莽林海,塞罕壩的綠水青山見證著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塞罕壩機械林場先后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和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榜樣”。

  種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

  20世紀50年代的塞罕壩,草木不見,黃沙彌漫,風起沙涌。由于塞罕壩機械林場與北京直線距離僅180公里,平均海拔相差1500多米,塞罕壩及周邊的渾善達克沙漠成為京津地區主要的沙塵起源地和風沙通道。

  自1962年建場以來,靠著三代人的努力,塞罕壩的造林面積超過110萬畝,植樹近5億棵。這里建起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如果把此處的樹按一米的株距排開,可以繞地球赤道12圈。

  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于士濤說:“與建場初期相比,林場林地面積由24萬畝增加到115.1萬畝,林木蓄積量由33.6萬立方米增加到1036.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1.4%提高到82%,單位面積的林木蓄積量達到了全國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成為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據了解,2012年以來,塞罕壩累計完成攻堅造林10.6萬畝。目前,林場內石質荒山全部實現綠化,林場森林面積增加到115.1萬畝。

  除了樹,塞罕壩機械林場內還有草原、濕地交錯帶自然生態系統及其天然植被群落。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物種資源,使塞罕壩成為天然的動植物物種基因庫。打開林場保護地管理科工作人員的電腦,赤狐、馬鹿、豹貓、黑琴雞、白頭鶴等一張張野生動物照片,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面。

  經生物多樣性調查統計,塞罕壩共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61種、魚類32種、昆蟲660種、大型真菌179種、植物625種。“狍子、灰鶴、大天鵝、野豬……近幾年,林場里的動物種類越來越多,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動物畫面也越來越豐富。”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李永東說。

  不僅如此,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評估,塞罕壩每年可為灤河、遼河下游地區涵養水源、凈化淡水2.84億立方米;每年減少土壤流失量513.55萬噸;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釋放氧氣59.84萬噸。如今,塞罕壩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著超過100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

  攻克技術難題

  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有其自身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具有自我調節、自我凈化、自我恢復的能力。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給大自然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休養生息,依靠自然的力量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而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對生態受損嚴重、依靠自身難以恢復的區域,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采取科學適度的人工修復措施,為自然恢復創造條件和環境,加速恢復進程、提升恢復效能。

  坡陡栽植施工難、少土保墑難、貧瘠成活難……開展攻堅造林,意味著塞罕壩人必須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應對一個又一個自然挑戰。

  育苗是造林的基礎。建場初期,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沙地造林的成功經驗,1962年、1963年塞罕壩機械林場連續兩年造林成活率僅有8%。面對造林的失敗,塞罕壩人充分認識到使用鄉土苗木造林的重要性,摸索總結了高寒地區全光育苗技術,培育了優質壯苗,為全場開展大規模造林綠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多年探索,塞罕壩總結出了包括客土回填、覆膜保水、幼苗保墑、防寒越冬在內的一整套攻堅造林技術規范,為國內其他地區開展人工林繁育提供了寶貴經驗。

  “雖然塞罕壩綠了,但森林生態存在著樹種單一、結構簡單、密度較高等問題,這使物種間的優勝劣汰難以實現,也對防蟲、防火、防病害等造成不利影響。”于士濤說,近年來,林場通過引進白樺、稠李、柞樹、水曲柳、五角楓等樹種,花楸、藍靛果、小檗等灌木,營造針闊混交、色彩層次豐富的異齡復層混交林,逐步使林分達到近自然狀態。

  2022年,塞罕壩造林方向轉為林冠下造林,并引進闊葉林,采用針葉、闊葉等混交的方式,構建多樹種、多層次、復合式的森林結構。截至目前,塞罕壩新植混交林達11500畝,進一步筑牢了京津生態屏障。

  今年,塞罕壩機械林場8000畝造林地將首次全部采用混交造林模式。

  “我們這兩年大力營造了混交林,種植柞樹、花楸、紫葉稠李等闊葉樹種,以此豐富樹種的多樣性,有效地調整樹種結構,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更加穩定。到2040年,全場混交林面積預計新增24.4萬畝,總面積達到49萬畝,混交林占比超過40%,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更加健康。”于士濤說。

  用現代科技手段守護林場

  從一開始采用拖拉機大規模造林,到如今引進“空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精細化管理森林,新技術為塞罕壩機械林場發展提供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中,中國林科院關注科技在落葉松高效培育技術、遙感技術監測、森林濕地資源價值評估、林業有害生物技術防治等方面的應用,并通過信息化管理技術為塞罕壩森林資源的智慧化經營提供有力支撐。

  林場最怕的是火災。在林場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大屏幕上排列著數十組圖像,實時監測著全場情況。目前,塞罕壩機械林場建立的“天空地”一體化森林草原防火預警監測體系,已經實現衛星、直升機、無人機、探火雷達、視頻監控、高山瞭望、地面巡護有機結合,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防火護林體系。

  為了防治生物病害,塞罕壩機械林場根據不同種類的有害生物,采用了飛機防治、物理防治、天敵防治、人工噴霧防治等方法。目前,塞罕壩已初步建設了物聯網野外監測系統,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起人防、飛防、技防相結合的管控防治體系,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此外,塞罕壩機械林場還成為多個科研項目的示范基地。例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主持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落葉松高效培育技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實驗示范基地就選在此處。

  據了解,項目團隊在傳統目標樹定性化辨識指標的基礎上,利用機器學習和選擇概率模型相結合的方法,構建了目標樹定量化選擇模型,提出生產中便于操作的半畝小樣圓目標樹作業法。應用該成果經營后的落葉松林分,40年后每公頃蓄積量可達到193立方米,較傳統對照經營提高16.2%,大徑級目標材種比例達50%以上,為大徑材培育提供了技術保障。在項目成果的支撐下,《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經營方案(2021—2030年)》編制完成。(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91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69ZXX少妇内射无码|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麻豆|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最近更新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中文|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