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最大硫酸銨集散基地迎來“開門紅”
中新網莆田3月3日電 (吳志 林孟)天藍海闊,巨輪鳴響。3日,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港區6號泊位,紅色的門機高聳,巨大的抓斗一開一合,緩緩將潔白的硫酸銨移裝入巴巴多斯籍“格蘭德”輪。這艘外輪計劃在第二天裝滿3.5萬噸硫酸銨后離泊,駛向土耳其。
莆田市是唐宋以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目前已和全球50多個港口實現了通航。現場監護的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隊長蔡文彬表示,秀嶼港區以散貨碼頭為主,作為福建省重要核心港區之一,是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硫酸銨俗稱“肥田粉”,外觀為白色結晶粉末,是一種優良氮肥。硫酸銨的工業、農業價值極高,屬于出口型高附加值外貿貨種。作為東南沿海最大的硫酸銨集散基地,去年,秀嶼港區成為福建省首個獲批經營“澳大利亞散裝化肥”出口作業資質的港口。
近年來,邊檢、海事等口岸聯檢單位通力協作,秀嶼港區通過水水中轉源源不斷向東南亞、巴西、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硫酸銨化肥。數據顯示,秀嶼港區2023年硫酸銨吞吐量突破200萬噸,創歷史新高。
蔡文彬透露,當下,邊檢部門全天候駐守秀嶼港區,持續推行國內移泊“免手續”、短時靠泊“一次辦”等惠民舉措,提供“即報即檢、即靠即作、即檢即離”通關服務,最大限度縮短外輪停留時間,確保農用物資出口運輸高效暢通,助力龍年春節后口岸業務“開門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