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四川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存量4萬噸 商戶春節不打烊
原標題:探訪四川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存量4萬噸 商戶春節不打烊
1月23日清晨6點過,天色未明,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已開市3個多小時。
鮮菜區大棚內,大小貨車將中間通道堵得嚴嚴實實,最前方,站在貨車斗篷上的一位工作人員不停地將一捆捆蒜苗接住、碼好。氣溫不高,他也只穿了一件薄秋衣,后背卻早已浸出汗印跡。
春節臨近,作為西南最大的“菜籃子”和“果盤子”,這里蔬菜價格如何?又怎樣穩住節前節后的“菜籃子”?記者在現場一探究竟。
看供應
采收穩定物流暢通 蔬菜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土豆居市場交易量首位。”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蔬菜區管理員張成介紹,去年菜價大漲時,土豆一公斤能賣到3元,而現在批發價在1.2元至2.4元。此外,辣椒、黃瓜的批發價為6元至8元一公斤,萵筍3元一公斤。“蒜薹價格有所浮動,一公斤約36元。”
平穩價格離不開穩定采收和暢通的物流。
目前,全省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
與該交易中心相隔16公里的彭州白廟水果蔬菜批發市場,主要集散彭州當地蔬菜。記者看到,這里三輪車上載滿大蔥、白菜等。市場部經理余元昌介紹,去年11月以來,氣溫較高,蔬菜產量不錯,“加上大家擴種了一些,今年春節我們迎來豐收。”彭州市濛陽街道白土河村蔬菜種植大戶趙光友去年10月下種的400畝萵筍、白菜等,節前已采收300畝。“平均畝產2500公斤,收購價豌豆尖7元一公斤、萵筍2元一公斤,無論是畝產量還是收購價,都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物流方面,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證運輸流通,今年仍將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通過在城市周邊設置直通車、運輸接駁區等,提高流通效率,“為‘菜籃子’產品流通和農產品生產創造必要便利條件,確保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廣元市朝天區在兩河村試點建設了兩條5000米的山地單軌運輸線,配備10臺單軌運輸機,減少蔬菜下山的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還建成8座蔬菜產地冷庫,覆蓋3萬多畝高山蔬菜產區,有效擴大了蔬菜銷售半徑。
看運營
保障交易順暢 發貨量比平時翻倍
上午七八點,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迎來高峰時段,車流不息。入口處,貨車司機們忙著掃健康碼、亮碼,再啟動貨車進場。“我們要求司機出示行程碼和48小時內核酸報告,場內須全程佩戴口罩。”張成介紹,為做好春節保供和疫情防控,交易中心管理員提前通知各個商戶保證蔬菜供應,及時關注、了解蔬菜的進場交易情況。
張成介紹,1月以來,市場各類蔬菜的吞吐量達到每天1萬噸。每天入場采購的大小貨車有2000輛左右,比上個月多三成。為疏散交通,交易中心4號門單向進入,再往兩邊出場。
在市場中停放的大貨車上,印著“贛”“鄂”等字樣。張成介紹,“交易中心的蔬菜,60%供給川內21個市州二級批發市場,40%運輸到外省區。”張成介紹,為保障蔬菜交易,交易中心在春節期間也安排了管理人員值班。
不打烊的還有商戶。在土豆交易區,懿豐農業總經理代安超正在休息。進貨的人通常都會先去鮮菜區,再來拉土豆。對他來說,早上4點到攤位,下午6點下班已是尋常,“我們要一直忙到大年夜早上;初一還要來一會兒,初二正式上班。”
鮮菜區節奏更快。鴻德蔬菜總經理李皓告訴記者,他家的娃娃菜發貨量和平時相比翻倍,由兩天發一次變為現在一天發一次,“經常是天沒亮,貨就從市場出發了,一個多小時便可以到達成都市區,一天之內就能抵達周邊城市。”
運力調度則由商戶自行聯系貨運部或各大平臺。“只要在貨車幫上發布信息,多少貨、拉到哪,馬上就有人接單。”代安超介紹。
“目前,交易中心各類蔬菜儲存量在4萬噸左右。”張成表示。(四川日報記者 文露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