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十四五”期間新增千張養老床位
人民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鮑聰穎)“建成運營98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6個社區書記工作室示范點,選拔培養不少于50名優秀社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近日,記者從豐臺區了解到,豐臺區政府正式印發實施《“十四五”時期豐臺區民政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聚焦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居民服務等領域,使新的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據豐臺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民政事業事關百姓福祉,站在“十四五”這個關鍵時期、攻堅階段,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將著眼重點領域,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更多人感受到“民政溫度”。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時期,豐臺區民政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街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完成,26個街鎮區域面積、人口數量分布較為均衡;區域特色養老模式初見成效,形成了一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示范單位,設施齊備、管理規范、服務專業,其中28家養老機構完成星級評定,養老服務機構品牌優良率75%;婚姻登記處結合實際,推出婚姻家庭情感及法律輔導、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等多樣化婚姻家庭服務項目。
在這一發展背景下,《“十四五”時期豐臺區民政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充分彰顯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聚力弱有所扶,升級惠民服務,打造數字民生,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其中,在養老服務方面,將緊緊圍繞老年人的“周邊、身邊、床邊”建設施,送服務,普及“菜單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在居家照護需求相對集中的街道社區,家庭照護床位將不少于800張,全區將累計建成運營街鎮養老照料中心36 家,重點消滅街鎮空白點,實現養老機構“圍著老人轉”,新增床位1000張,每千名常住人口養老床位數達到 7張。立足現有情況,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每年培訓不少于500 名養老護理員、50名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加快完善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實現養老機構食堂和養老助殘餐飲服務企業食品加工操作過程可視化,從而保障食品安全質量,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
《規劃》聚焦困難群眾生活品質提升,明確了要傾聽困難群眾需求心聲,提高救助水平,全面推廣“物質+服務”保障體系,救助范圍涉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采暖等領域,同時依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著力解決急難性、個別化、跨部門的問題,救助服務精準化,暢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適應人戶分離實際,打破戶籍的限制,實施社會救助“跨區申請、一網通辦、全城通辦、掌上辦理”制度,盡最大可能方便群眾快捷辦理。
同時,豐臺區在“十四五”時期還將致力于構建適度普惠的福利體系,針對困境兒童群體,對孤兒棄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低保家庭重病重殘兒童全面落實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政策。推進兒童福利院新址選建工作,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保障能力。針對殘疾人群體,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監督管理,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做好殘疾人的“兩項補貼”發放工作。推進民政系統無障礙環境建設整改和區級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建設,讓殘疾人生活得更體面、有尊嚴。
除此之外,在涉及到婚姻登記、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社會服務,豐臺區把握“便利、利民、惠民”發展方向,持續筑牢“心防”工程,發展社會心理服務,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隊伍與社區工作者融合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建成26 個以上的社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站),實現社會心理服務覆蓋 80%以上的社區(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