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迎巨變 發展譜新篇
初春時節,太行山區乍暖還寒。
武鄉縣下莊村的蔬菜大棚內綠意盎然,一畦畦西葫蘆、小白菜溢綠淌翠,“90后”村民郝澤波忙著采摘西葫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郝亮自豪地說:“設施蔬菜是村里的脫貧產業,小郝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有了產業和能人,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底氣,我們的小康日子也會更殷實?!?/p>
2020年我省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與全國同步邁進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的勝利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成就了無數人的幸福。
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轉型發展實現良好開局。一幅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在三晉大地鋪展開來。
強政策護航 筑牢防返貧底線
在脫貧攻堅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現行標準下32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脫貧群眾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吃穿不愁的巨大變化。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必須構筑防返貧底線。
“沒有國家的政策,沒有工作隊的幫扶,估計我又成貧困戶了。”靜樂縣雙路鎮南溝村脫貧戶趙禮俊,說起自己去年的經歷很是感慨。
2021年8月,老趙做了胃部分切除手術,花費不少,生活又過得緊巴巴的了,老趙一度愁眉不展。就在此時,駐村工作隊的郝愛生來到家中,按照政策幫他申請了大病醫療救助,老趙拿到3600多元救助款。根據他家的情況工作隊還幫他辦了農村低保,每季度有了900多元的低保金。這下老趙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2021年,我省出臺了《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市縣制定實施細則,構建起了“三四五六”防返貧監測和幫扶體系。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對象”,實施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輿情信訪預警“四方監測”,強化市縣主體、領導幫扶、部門監管、干部結對、屬地救助“五項責任”,筑牢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兜底幫扶、政策幫扶、搬遷后扶和社會幫扶“六道防線”,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及時納入監測對象,做到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早消除。
鞏固拓展“三保障”成果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任務、硬性要求。2021年,我省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完善常態化問題排查整改、鞏固拓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長效機制,省直行業部門按照“全覆蓋抓排查、全領域抓整改、全過程抓監測、全方面抓鞏固”要求,逐村逐戶逐項全面排查整改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確保問題靜態清零、動態保障。
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張玉宏介紹,去年,全省新選派的36名駐縣大隊長、7066支工作隊、2236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全部到崗,問題整改率達99.8%;新識別防返貧監測對象1.6萬人,加上2020年未消除風險的共有1.34萬戶、2.8萬人,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
穩產業就業 夯實小康生活根基
方山縣境內水草豐茂,這些年當地采取“公司集中育肥、農戶分散飼養”的模式發展肉牛產業,帶動了群眾增收。
3月1日,在馬坊鎮周家溝村,脫貧戶高建強高興地對記者說:“有了公司做后盾,加上技術人員的服務,村民養牛無憂,我已向公司銷售牛犢20多頭,收入20多萬元。”
產業就業是群眾增收的硬支撐。
八年精準扶貧,五年集中攻堅,我省緊密結合省情特點和地區實際,生態扶貧“五大項目”帶動52.3萬貧困人口增收,既為三晉大地增添美麗“顏值”,更使脫貧群眾鼓起錢袋子;特色產業扶貧帶動127.7萬貧困人口增收,“大同黃花”“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梨”等區域品牌,成為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硬支撐”;電商扶貧覆蓋6833個貧困村,鄉村旅游扶貧建設300個示范村。技能培訓、持證就業成為自覺行動,打造“呂梁山護工”“天鎮保姆”等特色勞務品牌90多個,拓寬了群眾增收新渠道。產業就業實現從單一匱乏到百業競興的巨大變化。
省鄉村振興局產業站站長張臨陽對記者說:“光伏電站是產業幫扶的優質資產。去年,我們對9300多名管護員進行了技能培訓,光伏電站效益大幅提升,用全國第三的規??偭慨a生19.57億元的全國第一發電收益,脫貧村年均增收20萬元。”
2021年,在產業發展方面,我省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打好農業獎補、產銷對接、小額信貸等政策組合拳,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全年共安排銜接補助資金60.55億元,用于脫貧地區產業發展。以產業項目為重點,組織金融部門對接脫貧縣發放貸款98.74億元。小額信貸應貸盡貸全額貼息,累計發放37.22億元,惠及7.6萬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農產品災害險、價格險在重點幫扶縣和整體推進縣實現了全覆蓋。
在就業扶助方面,我省對159萬脫貧勞動力實施建檔立卡、精準培訓、考核評價、發放證書和安置就業“一條龍”推進,通過外出務工輸送、就地就近就業、公益崗位安置、技能培訓和扶持創業“五個一批”舉措,支持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去年,全省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95.11萬人,比2020年多3.29萬人,其中省外務工就業16.15萬人,比2020年多1.25萬人。
重發展質量 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到水電暖齊全的新樓房,從年收入不足3000元到如今的5萬元,河曲縣單寨鄉神堂峁村王計恒開啟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提起現在的生活,他感慨萬千:“以前在村里,抬頭看見天,走走得半天?,F在住縣城,交通方便了,看病方便了,購物也更方便了?!?/p>
脫貧攻堅戰期間,全省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28萬公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都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車;新建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8萬處,解決181.5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困難問題;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全部整村搬遷,47.2萬人口全部遷入新居;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3.37萬戶,“全面改薄”7835所(學校),新建改建村衛生室13045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了可靠保障。
2021年,我省出臺《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著力增強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能力、脫貧人口內生發展能力、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農村低收入人口社保兜底能力、鄉村綜合治理能力,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2021年,我省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推動“路、水、暖(氣)、電、數、鏈、廢、機、田、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村村延伸、戶戶覆蓋、人人受益,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兩個行動”,完善“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試點數字鄉村建設,有效激發了脫貧群眾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
2021年,我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共建共享,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實處,制度更加公平、發展更可持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2021年,我省轉型發展態勢強勁,經濟總量首次邁上“兩萬億”新臺階,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財政收入實現高速增長,首次突破2800億元;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284.2億斤,是我省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6%、10.3%,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農民收入增速;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鄉村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明顯增強……
春意萌動,萬物競發。剛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傳遞出濃濃的春的氣息,在這個意氣風發的新時代,讓我們錨定新目標,邁出新步伐,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記者李全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