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分區分類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首日:差異防控 有序放開
車輛在馬路上行駛、地鐵安檢口的“嘀嘀”聲漸次響起、工地上的機器聲再次轟鳴……4月12日,我市除封控區、管控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有序放開。春風拂過彭城大地,助力這座城市加速復蘇。
公共交通恢復運營
“進站后請主動出示徐州健康寶‘場所碼’、行程碼、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配合車站進行體溫測量,全程佩戴口罩……”上午8時,記者步入地鐵2號線百果園站,聽到站內廣播循環播放乘車注意事項,乘客依次通過安檢,車站秩序井然。走進車廂,記者看到乘車的市民并不多,大家都保持一定距離,彼此之間隔開座位就坐。
記者了解到,徐州地鐵自12日6時起恢復運營,首末班車時間為6:00至21:00,早、晚高峰運行間隔10分鐘,平峰15分鐘。部分車站因疫情防控原因暫停服務,列車不停站通過車站,這些車站包括:1號線工農路站、人民廣場站、蘇堤路站、徐醫附院站、徐州火車站(1、3號線)、醫科大學站、喬家湖站;2號線七里溝站、慶云橋站、奔騰大道站、九里山站;3號線天橋站。此外,1號線徐州東站乘客只出不進。
與徐州地鐵一樣,當天,徐州公交按照“先主干、后支微”的原則,市區部分公交線路恢復運營,先行恢復1路、6路、11路、13路、18路(暫不走煤建一街,繞行建國西路)、38路、50路、59路(暫不走工農南路,繞行湖北路)、63路、602路、603路、608路、612路。徐州站等不少公交站點暫不停靠,各線路發車班次較平時也大大減少。
上午10時,記者搭乘公交11路看到,由于是恢復營運的第一天,公交車內的乘客較少,且乘客之間坐的距離都較遠,安全防范意識較高。記者注意到車窗均打開進行通風,車內飄散著消毒水的味道。
“公交開通了,對于我們市民的出行方便多了。”家住風華園的市民劉女士表示,希望公交后續能加密班次、延長營運時間。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廣大市民復工復產后安全健康出行,徐州公交集團多舉措夯實公交防疫線,復運后每日按防疫指南要求進行通風消毒,把好駕乘人員健康關,全面啟用徐州健康寶“場所碼”,實行“一車一碼”,在滿足群眾出行需求的基礎上,全力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重點工程搶抓工期補進度
在和平路隧道施工現場,塔吊已經揮舞著“臂膀”忙碌起來,載滿材料的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建筑工人們佩戴著安全帽和口罩,正在全力搶時間、抓工期、補進度。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作為項目的承建方,吹響了建筑工地復工復產的“沖鋒號”。
在有序復工復產的第一天,各建設企業、建筑工地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著力打好疫情防控保衛戰、安全生產防護戰,推進建筑工地復工復產開好局、起好步。
據了解,為做到防疫復工兩手抓、兩不誤,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在徐各項目均成立防疫領導小組,有序開展各項工作。“根據防疫指揮部文件要求,目前我們對所有建筑工地實行全封閉管理,對場內員工、工人按照生活區、施工區兩點一線的管理模式有序復工,每天早上對入場施工人員進行班前疫情防控、安全施工教育交底,新入場人員需提前提供健康碼、行程碼、48小時內核酸檢測報告、徐州健康寶等資料,并向屬地相關部門報備審批通過后,方可接收入場。”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徐州區域副總經理袁誠罡告訴記者。
為切實織密安全施工防護網,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對施工現場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袁誠罡表示,在復工前,項目經理提前帶隊對現場實體防護、機械設備、施工吊籃等進行了復工檢查,對發現的隱患定人定時間定措施整改銷項,確保工地復工復產安全工作落實到位;在施工現場設立防疫門崗及流動崗,落實外來人員查驗“兩碼”、核酸檢測報告、測量體溫、來訪登記等工作,加強巡邏,嚴禁外來人員未經申請登記流入項目內;同時,嚴格落實后勤保障工作,項目志愿者服務隊每天收集工人生活需求,保障工人們買藥、生活物品、理發等基本生活需求;進行全口徑人員網格化管理,每個管理人員負責對應小組工人,精確管理,每天統計行程碼、健康碼、體溫、核酸檢測等防疫信息,精準掌握工人健康動態。
據了解,除和平路隧道外,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承建的徐州一中紫金校區二期、徐州市傳染病醫院、華夏廣場h樓等多個項目也已經有序復工復產。
招商人員又忙起來了
在泉山經濟開發區有一群工作在一線的招商人員,對于他們來說,能夠今天拿下的項目,就絕不拖到明天。在一個個重大項目背后,有招商一線人員默默付出,伴隨著成績的取得,是許多難忘的故事。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不斷涌入,產業在這里聚集,經濟在這里發展。
4月12日,對于泉山經濟開發區招商二局局長顧建橋和前幾天并無二樣。因為這段時間,他一直工作在單位,和同事們在一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招商工作。“一直處在高強度工作中,想讓項目順利簽約落地,一點馬虎不得,也一點慢不得。”談起這幾天的經歷,顧建橋坦言“記憶深刻”。
“各位同事,今天的視頻會議先到這里,請大家根據工作分工,明天8點前將工作計劃發我匯總。”4月11日晚,顧建橋剛剛組織開完一場視頻會議。抬頭看看時鐘,又是11點多了,此刻的辦公樓依舊燈火通明。就在當天下午,顧建橋通過和客商近兩個小時的視頻交流,解答客商提出的配套、人才、市場等各種問題,制訂詳細的時間表、任務書,成功促成質譜儀器研發生產基地項目順利簽約。
顧建橋常說,對于園區招商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次可能的招商機會,招商人員不但要與時間賽跑,還要與競爭對手賽跑。為確保疫情穩定后即可開工運營早見成效,這幾天,顧建橋帶領其他招商人員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招商工作,通過開展“屏對屏的云招商”,圍繞電子材料裝備、高端醫療器械及大數據產業等都市型工業,堅定路徑自信、產業自信、發展自信三個自信,堅持產業圈、資本圈、朋友圈三圈招商,梳理深圳地區有效信息源20余條。通過研判,質譜儀器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被列為頭條項目。用誠心感動客商、用專業打動客商,高效推動項目,一周時間,三場視頻會、兩場協調會,換來項目成功簽約落地。
“學產業、懂產業,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助力開發區招商事業披荊斬棘、一路生花。”如今,泉山經濟開發區正全力推動快速有序復工復產,對此顧建橋感覺興奮異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