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開展無疫社區(村)創建活動
28日,朝陽區南新園小區近5000名居民結束集中隔離后開始陸續分批回家。 本報記者 程功攝
2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副組長王建輝介紹,全市范圍將深入開展無疫社區(村)創建活動。
無疫社區(村)不是指“零病例”社區(村),而是常態化防控工作基本目標,必須不斷完善疫情防控組織體系,提升社會動員能力,加強防疫政策宣傳引導,規范日常消殺衛生,做好物資儲備和服務保障,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一旦出現疫情能夠及時發現、管控到位、處置規范、服務保障有力,確保社會面、非管控區不出現病例。王建輝說,無疫社區(村)需要符合7方面內容、20個指標。
無疫社區(村)創建工作堅持社區(村)自愿申報、區級評定、市級備案、動態管理的原則,經評定的無疫社區(村)通過媒體、平臺對外公布,發現不符合創建標準的,取消認定、督促整改。
“社區(村)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更是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王建輝說,高質量開展社區防控、織密織牢社區防控網,是控制疫情規模、降低疫情持續時間的重要舉措,希望各社區(村)踴躍申報。同時,他呼吁市民也積極行動,用心用情用力守住家門,進一步織密織牢社區(村)這道防線。要落實個人健康主體責任,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要求,以實際行動支持無疫社區(村)創建活動。
此外,王建輝介紹,本輪疫情中已經發生了社區工作人員交叉感染的情況,目前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既有防護不足的問題,也有防護過度的現象。為此,市社區防控組制定了《社區工作人員防新冠病毒感染規范要點》,對規范防護用品、封(管)控區工作人員服務區域、醫療廢棄物收集和處置等九個方面進行了細化完善,并根據不同區域風險等級、不同崗位工作要求,對各類工作人員提出了具體化、差異化的防護標準,讓一線人員個人防護有規可循。“只有他們健康安全了,才能更好地落實防控措施,更好地為居民服務,確保社區防控工作安全有序運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