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崛起農副產品物流園
“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從果蔬批發市場到京津冀地區最大‘菜籃子’,再到現代食品商貿物流產業集群,首衡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入場品類從2015年的69種增加到330多種,年交易額從94億元增長到去年的1090億元。”說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變化,首衡集團總裁魏樹儉連連稱好。
一年承接一個業態
升級為商貿物流產業集群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2015年10月,首衡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啟動運營,承接北京果蔬產業外遷。樊金鎖是首批從北京新發地搬遷到首衡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的商戶?!霸诟弑甑慕洜I成本和生活成本至少比北京低60%。隨著搬遷來的商戶越來越多,園區的交通、物流等持續優化,我的生意比在北京時擴大了三四倍,現在每天要批發四五十噸香蕉,節假日能增加到100噸。”
梁亞超也是首批疏解到河北高碑店的北京商戶,在業內有著“白蘿卜大王”的美譽。7年來,梁亞超的白蘿卜銷量逐年遞增,起初主要供應北京市場,后來增加了山西、內蒙古和東北的客戶,目前日均銷售80多噸。
個體商戶的壯大折射了物流園的發展。魏樹儉說:“物流園每天都會有4萬多噸果蔬運往全國各地,已經成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菜籃子’和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基地。在河北范圍內輻射帶動種植基地130余萬畝,產量達260萬噸,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果蔬產業之后,一年一個業態,物流園陸續承接了北京干副、調料、糧油、花卉、五金、凍品海鮮等產業,對接了北京近10個專業型市場,共計承接北京7200多家小微企業,發展為京津冀地區“業態最多、品類最全”的現代食品商貿物流產業集群。
編織天網地網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承接產業,并不是簡單的平移,而是整合后讓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由原來傳統的交易模式轉變成集大宗農產品交易、電子結算、食品精深加工、生鮮電商孵化、食品檢測追溯、進出口跨境貿易、智慧冷鏈物流、農產品品牌孵化于一體的全新農產品流通平臺。
“我們通過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以及基于飛速發展的5G技術的物聯網,編織天網,整合從產地到終端的信息流、資金流;通過建設指揮調度中心、城市集配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智能云倉等形成地網,完善物流商貿和人流帶動產城融合。”魏樹儉介紹,目前首衡已逐步搭建起一套以“數字革命”為支撐的現代化信息管理體系,不斷推動供應鏈上下游優質資源的重組融合,促進產業聯動發展、帶動行業創新升級。
進口水果經營商戶樊曉強從北京新發地搬遷到首衡農副產品物流園后,一直在探索農批和電商結合?!拔锪鲌@是北方規模最大的果蔬一級批發市場,農產品品類齊全,價格更具優勢,電商貨源充足、成本低,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分揀加工包裝。”他先是和朋友合作,但由于技術、思維受限,效果并不好?!昂髞韴@區為我提供了技術支持,幫我開發了田園木舍小程序,從搭建、檢測到運營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我因此獲得了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的青睞,建立了長期合作?!?/p>
而河北省阜平縣法華村國宏農場場主張國宏自從與園區電商“牽手”,國宏農場的桃子銷售就走上了精品路線,賣出了好價錢。“據估算,農場今年的7.5萬公斤桃子凈利潤能達到13萬元,利潤比去年增加30%?!?/p>
拓展新產業
全鏈條連接地頭舌尖
除承接產業外,首衡集團也拓展新的產業。
去年11月,首衡智慧冷鏈物流園啟動運營,主要承接北京西南郊、京深海鮮等市場的凍品、水產、海鮮、禽蛋、肉類等業態。園區采用日本松下最先進的智能冷庫休眠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環京津一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生鮮農產品的倉儲保鮮能力,成為京津冀地區的“大冰箱”。主營冷凍調理品的胡建要高興地說:“開業100多天,我的下游客戶資源就得到迅速拓展,現在已經輻射京津冀和東北全境。”
今年6月,首衡預制菜加工產業園揭牌,這是保定北部首個中央廚房預制菜加工產業園,包括食品研發中心、加工基地、中央廚房、集配中心、電商直播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六大功能區,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中央廚房預制菜產業核心基地。
魏樹儉表示:“我們將依托農產品流通大平臺,打通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深加工至商貿流通各個環節,為預制菜企業提供‘原材料采購-預制菜生產-商貿流通’全鏈條的產業對接平臺,努力把中央廚房預制菜產業打造為連接田間地頭到餐桌舌尖的‘鏈主’產業。”
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園區內部和周邊催生了大量的“凈菜”加工產業,并有效拉動周邊物流、餐飲、住宿、金融等11個三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創造了2.3萬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就業4.7萬人,促進了周邊鄉鎮居民增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