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檢察:守護萬鳥遷飛的驛站
今年9月,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的“福建閩江河口濕地”成為我國世界遺產預備項目。“作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中間驛站,水鳥的越冬地和燕鷗類重要繁殖區,這里常年分布的越冬水鳥超過5萬只。為守護這個萬鳥遷飛的驛站,檢察機關幫助我們解決了影響濕地生態的歷史遺留問題。”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人說。
一年前,閩江河口濕地內有個600多平方米的違規養鴨場,監管部門多次勸導,但涉事人始終不肯拆除。長樂區檢察院了解到,養鴨場是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平衡群眾生活訴求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該院組織相關監管部門共商解決方案,既妥善安置了困難村民,又順利拆除了存在多年的違章建筑。
為動態掌握河湖水質信息,及時防治污染,該院與區河長辦建立協作機制,把保護“海洋藍”作為抓實黨建、做強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有效解決了違法排污、侵占河道等問題,這些經驗做法,在最高檢召開的“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上進行交流推廣。
“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的新部署,用好‘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福建生態檢察模式和‘訴前圓桌會議’機制,以最少司法投入,取得最佳辦案效果。”該院檢察長林施兆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