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厚植“三農”人才沃土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初冬時節,在上杭縣中都鎮軍聯村見到梁永英時,她正在自己的勞模工作室統計今年的晚稻收成情況。“今年水稻種植面積500多畝,較去年有所增加,加上市場價格和國家補貼均遞增,全年收入預計增加20萬元人民幣以上。”梁永英說道。
中都鎮軍聯村是上杭的“魚米之鄉”,39歲的返鄉創業女大學生梁永英是當地出了名的水稻“明星”。自2011年返鄉創業種植水稻以來,反復試驗,不斷創新,輻射帶動了周邊635戶農戶種植5000余畝優質稻,成為上杭名副其實的鄉村產業振興“頭雁”,獲評龍巖市首批市級鄉村振興優秀人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強農興農,人才是根本。龍巖市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推進“才聚龍巖”計劃,不斷創新人才引領鄉村振興工作理念,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分類施策育人才
田野生芳華,稻香話振興。近年來,龍巖市將鄉土人才培育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打造高素質農民“作保障”、領頭人才“挑大梁”、實用人才“作支撐”的鄉村振興人才體系。
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育。圍繞七大特色優勢產業,創新“理論+實踐、線上+線下”模式,培育高素質農民。2014年以來,龍巖市累計投入培訓資金6819萬元,培育高素質農民69413人次,扶持新農人初創之星40名、大學生農創標兵20名、十佳農民20名、返鄉創業典型42個。
強化產業發展“頭雁”選育。成立福建省首個由返鄉涉農創業大學生組成的龍巖市新農人協會,組織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74項,連續兩年遴選農業生產經營優秀人才10名,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1977名。
強化實用技能人才甄選。在福建省率先開展農村實用人才中級職稱評審,首次將農民作為一項職業納入人才職稱評定范圍,構建具有龍巖特色的農村實用人才評價體系。目前,已有4批160名農村“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獲評中級職稱。
知人善任用人才
農業技術人員是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龍巖市通過用好用活農技專業人才、配強鄉村振興支柱人才、引進充實優秀年輕人才,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將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與選人用人制度相銜接,滿足全市農業農村用人單位選才用才需要,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將農技人員職稱制度與選人用人制度相銜接,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共解決32名長期扎根基層一線農技人員職稱晉升或聘任問題。創建鄉村振興指導員制度,向7個縣(市、區)各選派1名處級干部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共策劃實施項目158個,完成投資11.07億元,占年度目標110.35%。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利好,選調省博士選調生3名,引進“雙一流”高校碩士研究生6名,公開選調工作人員24名,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
對口支援派人才
龍巖市在注重鄉土人才培育同時,把做好人才幫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緊密結合受援地實際需求,精準選派優秀農業人才,助力受援地增強“造血”功能。
選派2名農業專家支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普)農牧業技術援助項目,大大提高當地木薯產量和產業附加值,得到了圣普農業部、農科院表彰和駐圣普使館表揚。連續12年,先后選派13批49名優秀農技專家支援新疆昌吉州鄉村振興、農業發展事業,包括農業技術推廣人才38人,畜牧獸醫人才9人、漁業人才2人。選派569名駐村第一書記,全面協助地方黨委工作,累計籌措資金超12億元,實施項目3035個,培育致富帶頭人868人,為群眾辦成了許多好事實事。(邱柏茂 何素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