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綠道騎行游客增幅超過100%
3月26日,2023年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青蒲站)吸引來自全國的40多支車隊的近100名運動員參賽。圖為騎行在綠道上的參賽運動員。活動主辦方供圖
設計超前
在綠道設計階段,就考慮了市民騎行、運動的需求,也為賽事舉辦提供了基礎
場景多元
全環以綠道為線,78座橋梁為點,串聯起121個特色公園
設施完善
劃定專門露營點位;上線定制版共享單車;小程序上線騎行專區
業態豐富
提供各類消費場景,打造公園里的游、購、娛新經濟產業新格局
4月,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將在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內舉行。自全環貫通以來,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一級綠道不僅引來了專業賽事,更吸引了無數市民前來打卡挑戰。美團數據顯示,3月以來,在成都綠道騎行、游玩的游客持續增加,增幅超過100%。
被譽為成都“翡翠項鏈”的綠道,究竟是怎樣的“魔力圈”?
有趣
以78座橋梁為點,串聯起121個特色公園每次騎行都有新風景
4月5日,清明假期,駕車行駛在成都繞城高速上,便能看見不少市民、游客在一旁的綠道上騎行。這已成為成都市民的休閑方式之一。
綠道騎行為何熱?“與前瞻性的設計密不可分。”成都天府綠道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在設計階段,綠道就考慮了市民騎行、運動的需求,也為賽事舉辦提供了基礎。比如,環城生態公園的橋梁遵循綠道總體規劃要求,與一級綠道接駁,均寬6米,可以承辦如馬拉松、環城騎行等重要的賽事活動。橋梁引橋部分的坡度都控制在3%以下,可提高騎行的舒適度與體驗感。
多元的場景也是環城生態公園一級綠道的魅力之一。
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環以綠道為線,78座橋梁為點,串聯起121個特色公園。
“環城生態公園里每座橋的色彩、形狀各不相同,途經點位的風景也不一樣。在上面騎行不會感到枯燥。”市民吳女士說,從去年開始,她每個月都會約上朋友騎行綠道,每次都能發現新風景。
方便
有定制版共享單車還引進110余個商業項目
“去年,綠道‘火’了后,我們仍在修煉‘內功’。”成都天府綠道文旅集團負責人介紹,持續完善公園內的設施,在綠道沿線建設公共自行車站點,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綠色出行需求。
定制版共享單車也已上線。該負責人介紹:“在綠道上騎行,對單車的要求相當高。”因此,定制版共享單車的車架處U型弧度的設計讓用戶在騎行時腿部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懸浮減震發泡坐墊,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寬加厚,有效提升長距離騎行的舒適性。
為方便市民游客騎行,天府綠道小程序上還上線了騎行專區。登錄小程序,便能找到最近的出入口、廁所和補給站。公園內的“綠友家”服務驛站也推出了“騎行護照”,市民每到一個“綠友家”就能蓋上途經園區的紀念章。
環城生態公園還引進很多新業態,提供各類消費場景,打造公園里的游、購、娛新經濟產業新格局,提升市民的公園城市幸福感。目前,環城生態公園已引進拓高樂智慧體育綜合體大中華區首店、新加坡侏羅紀恐龍島西南首店等商業項目110余個。
探索
將聚焦綠色產業布局創新經濟價值轉化路徑
綠道“火”了,接下來,環城生態公園有什么打算?
“我們正在思考什么是內在的綠。”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環城生態公園將從綠色的科技延伸、綠色的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等方面著眼,不斷挖掘和深化綠色的內涵,通過場景營造、活動宣傳、市民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探索等方式引領市民生活方式,營造濃厚的共建共享共治氛圍。
在提升市民騎行體驗上,環城生態公園將持續豐富人性化空間場景,通過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綠道,如數字化信息管理、智能監測等,提高綠道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綠色出行環境。
環城生態公園還將聚焦綠色產業布局,有效釋放綠色紅利,創新經濟價值轉化路徑。今年,環城生態公園將與行業龍頭企業探索創新合作模式,持續拓展自營項目新業態,構建豐富多元的高品質場景。
如果說露營、騎行、多元的消費場景是市民所熟知的環城生態公園,那么環城生態公園還有一個“隱藏任務”便是種地。與綠道同行,這里將“生長”出城市農田綠環。
接下來,環城生態公園將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生態圈建圈強鏈,引入全產業鏈經營、郊野休閑體驗等農業發展模式,著力“補前端、強中端、延后端”,積極打造以農民豐收節等為主題的特色農耕文化活動。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