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櫻桃帶雨紅
人間四月天,最美櫻桃紅。自打進入四月份,總有城區游客慕名來到櫻桃小鎮游玩觀賞。
“從縣城自駕過來,不到十五分鐘就能到達,十分便利。”劉女士平日里工作繁忙,現在只需半天空檔,就能帶著女兒來到櫻桃小鎮體驗采摘樂趣,孩子們既能增長課余知識又能輕松享受從枝頭到舌尖的新鮮美味。
依托地處大釗故里紅色旅游線路重要節點和沿海高速公路的區位優勢,河北省樂亭縣毛莊鎮持續拓寬農旅融合發展路徑,大力發展觀光采摘農業,在櫻桃小鎮項目園內開設研學基地、親子樂園以及網紅打卡地油葵園,唱響了一曲春賞櫻花、夏摘櫻桃、秋品油葵、冬看瑞雪的“四季旅游歌”。
因櫻桃起,緣櫻桃興
回顧起大櫻桃產業的發展歷程,毛莊鎮黨委書記朱永紅仍歷歷在目。曾經的毛莊鎮農業品種單一、優勢不明顯,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轉化。如何帶領廣大村民尋找出一條新的富民強鎮之路,成為擺在毛莊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經過對自然條件與市場形勢的研判分析,發現當前全國85%以上的大櫻桃都集中在大連、山東等地,而樂亭在區位上正好可以填補兩地果實成熟的空白期。因此,毛莊鎮搶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機遇,在上級大力支持下,把大櫻桃產業確立為當地特色產業。
櫻桃小鎮項目負責人暴洪濤扳著手指算了算,“去年,我們32個棚的收益達到了130萬元左右,今年花開得更旺,坐果率高,每天采摘量在1500斤到2000斤左右,可以裝滿200箱,收益肯定比去年還要好。”
櫻桃產業的一路飄“紅”離不開毛莊鎮的思想破冰和謀篇布局。朱永紅認為,要想實現特色產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聚焦打造產業發展聯動體,在集中經營中實現強村帶弱村、抱團促發展。
因此,毛莊鎮確立了“政府引導、聯村協作、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發展思想,先后爭取上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800萬元,流轉土地165畝,分批分期建設大櫻桃溫室大棚32座,為涉及項目的16個村莊每村每年至少帶來了3.5萬元的經濟收益,走出了一條獨具毛莊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櫻桃紅了,村民笑了
“在這里干零活既能照顧家里老人,又能兼顧自家農事,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幸福。”在櫻桃小鎮項目園務工的程作杰感受特別明顯。
與程作杰一樣,來自櫻桃小鎮周邊的村民每天早上三五成群帶著各式各樣的工具趕到櫻桃小鎮項目園開始一天的工作。通風、澆水、保墑、除草等,根據分工不同,每人每天能掙180元到240元左右。
將產業建在“家門口”。據悉,毛莊鎮櫻桃小鎮項目吸納解決了本鎮近120人的就業問題,讓更多村民實現了守家就業,享受到了就業增收與照顧家庭“兩不誤”的小日子。
逐步壯大起來的村集體經濟亦讓百姓從中享受到了“紅利”。“以前村里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上修渠鋪路都沒有足夠資金來源。”公官營北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程永建回憶道。
邁向正軌的櫻桃大棚給村里帶來了固定收入,村里一有了錢,便立刻將村內兩條一下雨就坑洼泥濘的路面進行維護升級,先后共投入5萬余元。從“走得了”到“走得好”,一條條平整道路成為了村莊發展的新動脈,整個村鎮呈現出產業興、活力足、環境美的新氣象。
融合跨界,小櫻桃玩轉“大市場”
毛莊鎮櫻桃小鎮項目園中,空氣中彌漫著果味香甜。
利用一產優勢推進二產延伸,毛莊鎮還創建了以櫻桃小鎮為中心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依托綠櫻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推動櫻桃加工由粗放、低端向精深加工轉變,成品遠銷北京、天津、山東等市場。
增強特色產業韌性需精心培育,久久為功。毛莊鎮將櫻桃產業注入深度文化內涵,謀劃舉辦“櫻桃文化采摘節”、設計構思櫻桃系列周邊文創產品,全力打造出跨界融合、功能疊加的特色產業綜合體,使紅櫻桃真正鼓起錢袋子,映紅老百姓的好日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