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區太平橋街道探索“黨建+產業”模式 激活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充分發揮村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做好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據豐臺區太平橋街道馬連道村黨總支書記靳士剛介紹,經過多年發展,村集體經濟收益連年遞增,從2017年的4228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7867萬元,村集體經濟組織職工收入位居全區第三。
據悉,近年來,太平橋街道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借勢麗澤金融商務區發展浪潮,指導馬連道村錨點發力,突破轉型,充分發揮“體量小、反應快、輕創業、轉向靈”的特點,打造“黨建+產業”模式激活“紅色引擎”,形成了“黨建引領多點發力,發展成果惠及民生”的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結對共建推動“黨建+農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旅游+”戰略,與密云區新城子鎮遙橋峪村黨總支結對共建,緊扣當地區域優勢和民宿特色,充分挖掘“原生態古村”文化底蘊,以古村特色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在遙橋峪村規劃建設占地133畝的果蔬種植采摘示范基地,引進農科院專業團隊設置育苗棚,作為新種實驗成果轉化基地。并成立馬連道順天果蔬種植延慶分公司與豐臺分公司,打造匯聚全國各地特色農產品的惠農品牌。同時,收購與種植基地毗鄰的住房院落改造為密云古堡酒店,逐漸形成輻射帶動、功能互補的產業矩陣。
合作發展深化“黨建+物業”水平。以村原有物業公司為基礎,擴展經營范圍,明確老舊小區惠民物業服務和商務樓宇高端物業服務“雙軌并行”的發展路徑。堅持黨建引領、合作發展,盤活全區街道黨建資源,老舊小區惠民物業采用“先嘗后買”和“微利運營”經營模式,通過完善小區基礎設施、修繕地面、環境整治改善為切入點,承接全區12個老舊小區物業接管服務。與小屯村黨總支合作成立世紀元通物業公司,就商務樓宇高端物業運營模式和服務標準,帶領村兩委干部開展以干帶學、以干代訓,努力構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樓宇物業服務體系。
服務導向增效“黨建+餐飲”價值。依托原村屬餐飲企業的運營經驗和行業渠道,進一步探索產業附加值。通過規范供貨渠道,把控菜品質量,豐富菜色種類,提升配菜能力,擴展業務范圍,與盧溝橋、五里店等多家單位達成機關食堂服務合作,實現黨建和經濟發展雙促共贏。計劃建設中央廚房,打造“預制菜”示范生產基地,推動服務能力和產業鏈收益協調發展。
黨建引領凝聚“多點”開花結果。今年3月,馬連道村正式掛牌“豐臺區農業農村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村黨總支持續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整合培訓村域及周邊的“零就業”家庭、失地農民等勞動力,定向為全區輸送農村勞動力人才。截至目前,已實現再就業上崗的勞動力達259人。下一步,將擴大汽車租賃業務和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構建,提供勞動力再就業崗位,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持續擴展村衛生服務站業務和服務范圍,輻射周邊26個社區居民。
據了解,馬連道村堅持黨建引領,將集體經濟發展納入村黨總支會議研究重要內容,對產業策略、發展方向、具體項目進行經常性研究研討,規范落實“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實現黨組織把關定向,村民公開決策,確保村經濟保值增值,村域環境品質和便民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村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增強。下一步,太平橋街道將帶領馬連道村深化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體系,積極融入豐臺區“倍增追趕、合作發展”戰略,在建設“活力太平橋、文化太平橋、幸福太平橋”的發展目標指引下,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讓更多地區百姓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爭做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典范。(張國芬 高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