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市近海街道太陽村:“現代養殖+旅游”讓黃牛養殖業更“牛”
人民網延吉7月5日電 (記者王海躍)太陽村屬中俄邊境村,邊境線長12公里,轄區面積24.4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頃。當被問及村里的主導產業,太陽村黨支部書記黃松漢滔滔不絕:“以前我們村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大豆,去年我們村又增加了黃牛養殖這個支柱產業。這個項目去年4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預計今年10月投入運營。項目建成后,初期可存欄繁育牛500頭、子牛1500頭、成品牛5000頭,遠期可年存欄繁育牛2000頭、成品牛15000頭。”
據悉,延邊黃牛集中繁育養殖示范園區項目計劃總投資9.77億元,占地29.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綜合科研區、生產繁育區、飼料加工區、糞污處理區4個功能區域。通過建設延邊黃牛集中繁育養殖示范園區項目,能夠帶動太陽村附近村民年增收6000元以上,增加就業崗位150個,吸引百余人返鄉入鄉。
延邊黃牛集中繁育養殖示范園區韓寶剛總經理介紹說:“我們這里肉牛全產業鏈物聯網系統,實現了所有產品的來源可追,去向可查,嚴格把控產品品質。在銷售方面,我們將從初期的本地營銷為主,逐步轉向進軍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肉牛市場,最后面向全國開展多種經營。在項目二期工程,我們將建立精細分割的屠宰加工場,以一產帶動二產,延伸鏈條助力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園區內還設置了單獨的糞污處理中心,位于整個項目南側地勢最低處。經處理后的牛糞將有機肥還田,實現示范園區的種養結合。在黃牛的飼喂方面,園區采用中央廚房集中制作飼料后,主要是通過投料車來把配比好的飼料送到牛舍,同時,還通過耳標監測、定期稱重和獸醫巡檢等一系列方式,對每頭牛的進食情況和發育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這樣做能夠針對單獨的某一頭牛或者單獨的某一個牛舍的具體情況,及時采取必要的治療或者及時改變飼料的配比。
據了解,未來,該項目還將聯合吉林大學、延邊大學、吉林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對延邊黃牛品種的保護和選育,科學開展延邊黃牛提純復壯,建立系譜檔案,擴大種群規模,為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增添助力。“經營企業將采取‘現代養殖+旅游’新模式,打造延邊黃牛文化研學基地,預計年接待研學人員2萬人次,有力地促進太陽村人氣集聚。”黃松漢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