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徽”煌 | 安徽蚌埠:依托“淮河第一大港”,打造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雖已是冬天,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以下簡稱“蚌埠港”)的繁忙絲毫未減,龍門架下大型卡車穿梭不停,寬闊的淮河航道上,一艘艘貨輪載滿集裝箱駛向遠方。
悠悠淮河千里,作為淮河在安徽境內唯一穿主城區而過的城市,蚌埠市在利用淮河水運資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蚌埠港2006年正式運營,2013年具備集裝箱運送條件,經過十年多快速發展,已成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成為皖北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港和集散地,淮河流域農產品、礦石資源等貨物從這里邁出揚帆出海的第一步。
淮河風光。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最近十年,蚌埠港一年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實現穩步發展。”蚌埠港副總經理張磊介紹,2014年,蚌埠港開通至江蘇太倉首條集裝箱航線,千里淮河集裝箱水路運輸實現“零”的突破;2017年,蚌埠港開通至江蘇連云港內貿集裝箱航線,標志貨物在蚌埠港登船后可以直達出海口,運距縮短將近一半;2019年,成功開通“蚌埠-太倉”直達航線,運輸周期由7天縮短至三天半,貨物周轉效率提高一倍,貨主企業單箱物流成本降低1000元左右。
在距離蚌埠港約10公里之外的蚌埠中恒商貿城,董松正忙著和安徽省內乃至全國各地的供貨商聯系,為國外客戶挑選平價優質的好物件,“雖然都是襪子、文具之類的小東西,但現在都能從蚌埠港集體打包出海,物流成本降了很多!”2020年,蚌埠港整體劃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多種小商品可以在一張報關單上實行通關,為小企業和采購商提供了極其便利的出口模式。
俯瞰蚌埠港。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2022年底,以蚌埠港為核心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據了解,該物流樞紐建設將與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支撐起蚌埠市“一基地一樞紐”大物流框架,成為推進皖北地區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蚌埠市國家物流樞紐總面積3.6平方公里,集聚效應突出,已完成入駐物流企業300余家,港口吞吐量、快遞業務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占蚌埠市45%、60%、90%以上。”蚌埠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蚌埠市將依托該樞紐,在淮河沿線建設淮河大宗商品交易、蚌埠雙基產業流通等平臺,完善交易、結算、供需對接等功能,推動以物流鏈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協調聯動皖北區域、淮河流域、合肥都市圈、長三角區域及國內外重點物流樞紐,放大輻射帶動效應,預計到2025年,蚌埠新港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15萬TEU(20尺換算箱),將大幅領先淮河各類港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