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發布時間:2024-01-05 09:5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推進的重大文化工程。

  近年來,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扎實推進,一批建設保護規劃相繼出臺,一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實施,一批重點建設區示范先行,中央和地方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家底不斷夯實,保護狀況持續改善,展覽展示水平極大提升,宣傳教育功能日益彰顯,綜合效益有效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空間不斷拓展。

  本版今起推出“國家文化公園”欄目,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展現延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生動實踐。

  12月27日,歷時4年建設,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運河之舟”、北京藝術中心“文化糧倉”、北京城市圖書館“森林書苑”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向公眾開放。

  根據《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北京將打造具有首都標準、北京特色、時代氣象的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而三大文化建筑是其中促進大運河沿線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工程。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肩負著講好大運河故事、講好北京故事的重任。

  運河文化元素,融入建筑空間

  站在北京市通州區北關分洪樞紐旁的大光樓上眺望,北運河平闊如鏡,宛如一條飄帶伸向遠方。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北段,北運河流域橫亙京津冀,北京段占整個流域面積的70%。從積水潭流出的清波,沿著通惠河流向通州,再奔向東南,與天然河道潞水匯合,直向天津而去。

  “遠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條船啊,高高燃燈塔呀,是條大桅桿……”在通州,至今仍流傳著這首“船工號子”,富有節奏感的號子聲重現了古運河上漕運興盛之景。設計師也將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等元素融入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建筑空間,使之成為鑲嵌在城市綠地中的“古韻風帆”“運河之舟”。“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總建筑面積9.97萬平方米,由共享大廳、展陳大樓(主樓)和休閑水街組成。共享大廳屋頂狀如船只、堅實厚重,主樓屋頂形似巨帆、高高揚起。”負責博物館設計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大項目總監陳宏達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離最近的運河故道遺跡(考古調查發掘地點)僅有600米。上世紀90年代初,在通州運河故道中出土過小型沉船和瓷器。”首都博物館展覽部研究館員高小龍介紹。

  展陳貫通千年,勾勒幽燕風華

  通南北千里,潤幽燕風華。大運河始于春秋時代的邗溝,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3部分組成,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它見證了中國古代社會變遷的重要歷程,書寫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壯麗篇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

  今天的運河沉靜而平穩,讓人難以想象歷史上的驚心動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基本陳列‘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位于展陳大樓二層的4個展廳。展陳采用歷史分期方法,根據大運河的發展特點,以時間為序分為8個部分,通過超過1000件(套)文物、藝術品,還原大運河發展演變歷史,展示大運河與北京的密切關系,展現運河沿線人文歷史價值內涵。”首都博物館副館長譚曉玲說。

  千百年來,大運河及相關漕運水系的出現和發展對北京城市的經濟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運河在北京地區蜿蜒曲流,穿越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順義7個區,沿線文物遺址分布密集、年代跨度大、類型豐富。近年來,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運河北京段沿線的歷史文化遺產家底摸清,燃燈塔、張家灣古鎮、橋閘碼頭、白浮泉大運河源頭、永通橋等運河遺跡加速修復……沿線50余處水閘、橋梁、堤岸、河道等古建筑、古遺址得到修繕保護,水體得到治理,古運河煥發了新的光彩。

  運河沿線風貌也在藝術作品中得到呈現——走進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陳大樓二層,一幅長卷《北京大運河攬勝圖卷》映入眼簾。這是由北京畫院8位藝術家專為博物館聯袂創作的畫卷,長27.4米、高0.5米,以細膩生動的筆觸,描繪了大運河北運河段從白浮泉起始,流經北京市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延伸至天津的壯麗景致。畫面巧妙地融合了沿途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不僅展現了大運河的古老風貌和現代變遷,而且以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魅力,詮釋了大運河的文化內涵。

  首都博物館展覽部策展人趙雅卓介紹:“開館之際,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將圍繞大運河與北京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以人、水、城為內容主線,從人文地理視角、生態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發展歷史、建設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覽,與首都博物館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詮釋‘都’與‘城’的關系。展陳體系由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開放展示四大類型構成,著重展示運河上的北京文化、北京的運河文化。”

  多元沉浸體驗,南北文化交融

  12月17日,由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領銜制作的銅船作品由浙江杭州臨平區“駛進”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銅雕匠人依據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明代海防著作《籌海圖編》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潞河督運圖》,從結構、尺度、設備等細節復原3艘銅船,再現中國古代漕運船面貌。其中,最長的是可用于海運的遮洋船,長達19米。其次為漕舫船,船長15米,可載5000石糧食,也可搭乘客,較為華麗。最短的為漕運駁船,也有12米之長。

  千百年來,漕運船是大運河連通南北的物質紐帶,促進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交流。北京城里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運河上漂來的北京城”。隋唐時期,大運河南連余杭等江南富庶之地,北達涿郡等軍事重鎮。依托運河之便,北京這處曾經的北陲邊地逐漸靠近了歷史舞臺的中心。到了元代,隨著通惠河開鑿,京杭大運河全部航道貫通,一艘艘載滿貨物的漕船,循河直入大都城內積水潭。“基本陳列展出的清乾隆款景德鎮窯外粉彩內青花鏤空花果紋六方套瓶等文物,展現出大運河貫通南北對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政治中心地位的鞏固、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伴隨著水運交通的暢通,物資交換、人員交往、風尚交融,京師文化傳播輻射到運河沿線,形成南北融合、中外互鑒的開放格局。”趙雅卓介紹。

  多元化的沉浸式體驗,也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開館后,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將攜手通州區各博物館,推出“運河有戲”演藝周、“運河有約”惠民月等主題活動,將伴河而生、因河而興的民歌、曲藝、戲曲等運河沿岸省市世代傳承的傳統藝術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里活態呈現,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漕運時代的文化氣息。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外,北京藝術中心“文化糧倉”與北京城市圖書館“森林書苑”巍然聳立,與“運河之舟”一道,構成大運河千年漕運的新航標、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標。三大文化建筑的興建與開放,預示著見證過城市滄桑巨變、承載了寶貴文化記憶的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將以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在新時代的航程中,以水波為文字、白帆為標點,繼續書寫獨具風采的歷史華章。本報記者 施 芳 曹怡晴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狠狠干中文字幕|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视频|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看|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中文字幕1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久久伊人中文无码|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