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激活“一池春水”改出“真金白銀”
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記者王躍軍 蔣雪嬌 李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近年來,新疆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系列報道《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31日推出《激活“一池春水”改出“真金白銀”》。
在昌吉州奇臺縣腰站子村一家有機手工掛面廠生產車間,王加奎正在查看掛面生產情況。土地流轉后,王加奎如今已經是掛面廠的廠長。
王加奎:以前我們是農民,現在我們變成手藝人了,沒想到我們的掛面能銷到全國各地,現在也挺自豪的。
曾經的腰站子村,家家戶戶靠幾十畝地維持生計,村集體更是窮得叮當響。2018年,腰站子村按照“村兩委+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從小麥種植加工、銷售,到發展餐飲、鄉村旅游,腰站子通過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不斷延伸農民的增收鏈。
腰站子村黨總支副書記劉長會:累積資產1.2個億,2021年,村集體收入373萬元。
腰站子村正是新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一個縮影。阿克蘇地區沙雅縣英買力鎮英買力村村民熱孜完古麗·依達耶圖拉通過村里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將股權和土地經營權抵(質)押,在鎮里的新市場上開了一家甜品店,實現了開店創業的夢想。
熱孜完古麗·依達耶圖拉:改革后,我們年底有分紅,村里發展好,我們的收入也多,一個月純收入4000元。
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疆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副處長楊霄:我們將繼續探索物業租賃、鄉村旅游、觀光農業、服務經濟等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為村集體經濟造血,增加村民收入,助推實現鄉村振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