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大幅回升來之不易
平原區地下水位6年累計回升9.64米,超采區面積比最嚴重時銳減82%,健康水體達到86%……在剛剛過去的“中國水周”,北京市水務局交出了一份喜人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績單”。
地下水位回升,意味著北京河湖生態進一步改善,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作為城市重要水源,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資源屬性和生態功能,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水而興卻一度為河水斷流、地下水超采所困擾的北京,用多年的精心呵護,彌合著地下水源因多年超采而出現的虧空。做好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對于保障城鄉供水、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和維系良好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回升9.64米,這一成績來之不易。與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更脆弱,不僅更新慢、易受污染,而且污染以后短時期內難以恢復。江水進京前,北京為保障用水安全,不得不長期超采地下水。改變這種狀況,需要足夠的水量支撐。北京治水管水的突破,自2014年南水北調江水進京開始。有了南水潤澤,北京的人水矛盾得到初步緩解。同時,北京嚴格貫徹“節水優先”,統籌調度密云水庫、官廳水庫、南水北調、再生水等多水源,保證每一滴水都得到高效利用。通過4次生態補水,北京基本形成了多年干枯河流復蘇模式。通過利用現有砂石坑、蓄滯洪區、河道水網回補地下水,去年以來,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增加儲量29.4億立方米。北京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一條條優美河湖、幸福河湖,成為首都亮麗新名片。
北京水環境的改善,是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底,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8年同期總體回升1.89米;深層承壓水水位平均上升4.65米,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和地下水回補效果明顯。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水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還面臨不少挑戰。對北京而言,“水少”仍是長期面對的基本市情水情,須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在全國范圍內,21個省區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問題。有效涵養恢復地下水資源,為城市“解渴”,為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助力,仍任重道遠,需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地方制定專門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盡早告別“寅吃卯糧”的慣性,讓地下的水脈得到回補、滋養,也讓地上的河湖生機再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學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