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川陜革命老區通江縣——紅色土地上的綠色崛起

發布時間:2022-05-06 10:24:00來源: 農民日報

  地處川陜交界的四川省通江縣,大巴山脈橫亙全境,自古為偏遠閉塞落后的區域。然而,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中,通江又是一個熠熠生輝的地方。1932年12月18日,紅軍從該縣兩河口入川,拉開了建立川陜蘇區的序幕,為中國革命凝聚了8萬余人的強大力量。

  當年紅軍在通江浴血奮戰,并有兩萬余名先烈長眠在該縣沙溪鎮王坪村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而今,王坪村已成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初心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勝地。

  近年來,通江發揚“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發揮“不等不靠”的奮斗精神,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兩耳一菇”等優勢傳統產業聲揚國內外,生態富硒茶等新興產業也展現出勃勃生機。通江全縣整體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845元。

  走進紅軍入川第一鎮

  進入紅軍入川第一鎮兩河口,只見四面高山峭壁,鎮政府藏于河谷內的狹小地帶,河對面就是同樣地形地貌的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永樂鎮。在兩河口鎮政府會議室里,一場各村黨支部負責人產業規劃發展大會正在熱烈舉行。

  “我們鎮算全縣條件最差的,最近幾年產業發展還是頗有亮點。”鎮黨委書記肖裕孟說,李子、青花椒、枳殼等種植業和養殖業都不錯,尤其是李子,全鎮共發展1萬余畝,其中龍頭寨、木諾曹、柏林包三村“跨村聯建”脫貧攻堅產業園發展李子很有代表性。

  從鎮政府出發,沿盤山公路上到海拔1400余米,便來到了龍頭寨村的李子園。如玉帶一般回旋穿繞的產業路,將兩旁坡地上的李子林串了起來,一個個零星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和新村聚居點隨即顯現。全村共有易地扶貧搬遷戶60戶,幾乎家家都有幾十畝李子林。

  脫貧戶張朝紅說:“我家就有47畝青脆李,2017年發展的,2020年已投產,去年收入9萬多元。”老張是從山那邊的破舊瓦房搬來的,當年因放牛被牛角頂傷,后因摘松子又從樹上摔下來,基本失去了干重活的能力。而今一家人照料這47畝李子林,算是日子有了奔頭。

  龍頭寨村黨支部書記宋軍說,2015年鎮里引進通江縣宏森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來村里發展李子,一期3000余畝由公司發展;二期由公司與農民合作發展,雙方五五分成;三期則是在公司帶動下,政府組織各家各戶自主發展。三期共8000余畝,共跨3個村。

  聆聽紅軍守陵村的聲音

  “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長眠于此的7000余紅軍烈士集墓,還可以看到2012年從全縣23個鄉鎮50個墓區遷葬來的17225名紅軍烈士遺骸的大型墓葬區,以及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群建筑……”講解員的話語在烈士陵園內回蕩,摩肩接踵的游客神情莊嚴地聆聽著。

  王坪村,因在歷史上占有光輝一頁,又被人稱作紅軍守陵村。“我們要世代當好守陵人,并自覺發揚紅軍精神,自主脫貧奔小康,以實際行動告慰英烈,絕不辱沒先烈英名。”王坪村黨支部書記殷雄說。如今全村40%的人聚居在近幾年打造的新村里,各方面條件優越。

  王坪村共有5515名村民,除2000余人常年在外務工外,1000余在家勞動力均有了家門口掙錢的門路。“陵園解決了100余名公益性崗位,其余的不是開餐飲、民宿、小商店,就是在‘七彩林業’等產業園打工,戶均年收入五六萬元,最高可達20余萬元。”殷雄說。

  村里還成立了股份經濟聯合社,除了合并村閑置房出租、資金入股旅游公司、開發文創產品、經營產業園等收入外,村里還將解說、花籃、餐飲等服務整合起來,為游客提供一條龍服務。“我們規范標準,嚴禁欺客,收取一定管理費,進而壯大了集體經濟。”殷雄說。

  去年,王坪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超過了全縣平均水平。“我們不等不靠,全憑自己努力,日子越過越好。”殷雄說,比如48歲的肢體殘疾人殷富瓊,從來沒向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尋求過幫助,一家人開個小商店自力更生,年收入六七萬元。

  紅軍鄉成中國銀耳之鄉

  山高路遠溝深、茫茫森林綿延,特殊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成為當年孕育紅軍發展壯大的搖籃。而今,森林覆蓋率達65%的通江已成為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優勢。“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馳名中外的通江銀耳發軔于該縣陳河鎮,并遍布全縣20余個鄉鎮。

  巴中市通江銀耳科技研究所副所長侯華說,通江銀耳朵型晶瑩,清代為宮廷貢品,新中國成立后開始人工種植。2017年前全縣種植規模在50萬袋以下,脫貧攻堅期間大規模發展,如今規模已突破100萬袋,年綜合產值突破18億元。

  “通江銀耳品牌價值已突破40億元。”侯華說,通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銀耳之鄉,200袋以上的種植戶達1500余戶,種植戶年人均純收入達1.7萬余元。經過多年發展已涌現出5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專合社、4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縣市級主體共計500余家。

  研究所與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四川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展開合作,在“川銀科1號”和“川銀科2號”基礎上,培育出了“川銀科3號”和“川銀科4號”。新品種具有氨基酸、多糖、黃酮等含量高,且耳朵致密、出耳整齊、泡發率高等優點。

  “尤其多糖含量比‘川銀科2號’高60%多,而且生育期更短,經濟價值更高,推廣出去也會給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侯華說,目前正在試種,還要進一步觀察其品種缺陷,以便選育出更優秀的品種。另外,科研所正在聚力建立國內首個銀耳種質資源庫。

  生態茶鄉唱響振興曲

  “同志哥喂——請喝一杯茶……”通江全境無重金屬污染,土壤多呈酸性且富硒,全縣適宜種茶的面積達40余萬畝。宋代羅村茶已聞名遐邇,清代翰林茶已是貢品。紅軍當年在通江采茶制茶,用茶來換取鹽巴、布匹等戰略物資。近十年來,通江茶產業發展壯大。

  據通江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資料,通江茶葉種植面積已累計36萬余畝,年產茶葉1.94萬噸;重點茶葉鄉鎮17個、面積15萬畝,已投產7.2萬畝,年產量3000噸、產值2.5億元。擁有“羅村”“翰林”兩個省級著名商標,羅村茶獲準使用“天府龍芽”品牌。

  煙溪鎮是茶葉重點鎮,全鎮種植面積達1.2萬余畝,共涉及鐘鳳等6個村,豐產園達7000余畝。鐘鳳村茶葉種植面積占全鎮一半,其中豐產園就有2700余畝,四川省通江縣羅村茶業有限公司在這里建了一家加工廠,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發展。

  張新國是鐘鳳村種茶大戶,自家有18畝,另代管了別人的14畝。去年畝均毛收入5000余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純收入達14萬余元。村黨支部書記李季說,該村種茶10畝以上的有近30戶,30畝以上的大戶有兩戶。全村總共812戶,種茶戶達到700余戶。

  “我們始終以鄉村振興為統攬,按照現代農業園區和茶葉機采建設標準,堅持綠色發展,優選‘中茶108’‘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等良種茶苗,產業園區配套規模養殖場150余個,種養循環達30%以上,認證有機茶園0.8萬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國鋒說。(李傳君)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日日摸日日踫夜夜爽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高清|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13小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