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注入新動能
【堅定信心 勇毅前行⑧】
光明日報記者 呂 慎 陳冠合
時至年底沖刺階段,中國振華電子集團的生產車間里,高速運轉的生產線上,工人們全神貫注。“去年我們營業收入12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已達160多億元,利潤同比增長近一倍。按照現在這個生產進度,營收突破200億元應該沒問題。”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肖立書說。
振華集團深耕新型電子元器件和半導體等領域,多年堅持不懈加大研發投入,為企業發展蓄積強大動能。目前,他們不僅有10家全資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還擁有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實現產學研全方位融合。
“請問有沒有適合工程造價專業的崗位”“工作地點在哪里”“能否透露一下入職后的待遇”……12月20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舉辦的“就在觀山·職享未來”高校畢業生專場線上招聘會上,應屆大學畢業生楊熙應在直播間里和區人社局及用人單位聊得火熱。
就業關系國計民生,觀山湖區不斷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他們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提供全方位職業指導,先后開展就業訓練營、政策宣講及職業指導直播課25期,服務9000余人次,提供見習崗位394個,上崗見習人員145人,兌現就業見習補貼、見習留用獎勵、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及創業擔保貸款600余人次1400余萬元,為全區高質量發展儲備人才。
冬至時節,記者來到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清江村冬修農田工程現場。“結合清江村的地形特點和群眾需求,我們設計優化了機耕道線路,道路硬化工程現在已近收尾,明年春耕群眾就能受益。”項目負責人何增明說。
參加建設的村民張中林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充滿了期待:“我們村耕地分散,以前都是些泥路,犁地、種田、收割全要靠背馱肩扛,累人還不出活。這下好了,農機能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我訂好了兩輛拖拉機,開春就能用上了!”
紅花崗區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近年來先后實施74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高標準農田共計8.72萬畝,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