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航天,為全球提供全天候服務

發布時間:2023-04-24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艱難時刻,中方提供了寶貴的衛星數據,幫助我們有效開展救災工作。中方的無私支援我們銘記在心?!?/p>

  這是一封來自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的感謝信,內容與一場暴雨有關。

  去年10月,委內瑞拉持續暴雨,引發洪澇和山體滑坡等災害,向中國請求衛星應急觀測支援。我國調度高分一號光學衛星和高分三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對委內瑞拉受災地區進行5次應急成像。利用這些遙感數據,委內瑞拉及時處置了一處山體滑坡災害,避免了更大損失。

  “我們的許多航天技術成果不僅服務中國,還為全球提供全天候服務?!币幻教旃ぷ髡咦院赖叵蛴浾弑硎?。

   國際合作將空間探索推進到新階段

  走出地球家園,人類只有一個身份。面向宇宙蒼穹,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疆域,唯有不斷探索,人類的文明足跡才能邁向更深遠的宇宙空間。

  這種探索,在當今極為活躍。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俄羅斯的東方發射場投入使用,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帶回“龍宮”小行星樣本,阿聯酋的“希望號”探測器實現火星環繞探測……

  共同的追求,讓大家相向而行。在走向太空的漫漫征途上,中國與各國攜手并進。近年來,中國在空間科學領域與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

  ——利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歐空局合作開展伽馬暴偏振探測研究;

  ——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并向國際社會發出合作邀請,歡迎國際伙伴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共同開展月球探索;

  ——嫦娥四號搭載德國、荷蘭、瑞典、沙特等國家的科學載荷,共同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

  ——聯合俄羅斯、巴西等國家發起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協同探索地球空間系統演變規律;

  ——與國際科學家共同開展月球與火星的探測數據分析,推進聯合開展嫦娥五號月球樣本的分析。

  …………

  根據國家航天局提供的數據,1993年該局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國際航天合作:30年間,我國已與43個國家和地區、6個國際組織簽署136項航天領域合作文件,利用雙邊、多邊合作機制,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領域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聯合國外空司代理司長尼克拉斯·海德曼對中國航天給予極大的肯定。在他看來,嫦娥五號帶回月壤樣本、天問一號登陸火星等都是“令人矚目的成就”?!斑@些成果與計劃正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將空間探索推進到新的階段。相信在共同努力下,空間探索的益處將惠及全人類?!?/p>

   與發展中國家共享航天成果

  東經79度,這是我國風云二號氣象衛星家族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定點位置。不過,起初我們給它選定的位置是東經86.5度。

  為何要改?

  原來,在東經79度,風云二號H星除了能觀測中國全境,還可以覆蓋更多國家,為他們提供氣象衛星監測服務。從東經86.5度到東經79度,看似變化不大,體現的是中國航天的“大格局”。

  目前,風云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三大天氣預報值班衛星。同時,我國還建立了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為受災國家提供應急服務?!?021年以來,為應對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幾乎每天都有一次應急響應,今后將進入常態化。”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說。

  2022年11月,國家航天局發布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共建共用共享。據了解,國際社會對遙感數據的需求巨大。正是因為缺乏遙感衛星數據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遭受自然災害的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是各國空天信息領域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這就是中國航天,與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共享航天成果。再比如:

  ——為埃塞俄比亞建設地面測控和應用系統,合作建設玻利維亞、印度尼西亞、納米比亞、泰國、南非等國家衛星數據接收站;

  ——建設中國—東盟衛星信息(海上)服務平臺和遙感衛星數據共享服務平臺,使東盟各國可以共享中國遙感數據;

  ——制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岸帶監測產品,提交給相關國家海洋研究部門,支撐他們開展濱海濕地和海島資源的保護區選劃與建設。

  國家航天局表示,中國一直致力于促進全球科技進步和創新成果的共享共用,增強世界各國人民探索和利用空間的能力水平。

   在合作共贏中實現“優勢互補”

  當前,國際航天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中國航天,選擇的是合作共贏。

  合作共贏,可以從中法海洋衛星的研制歷程中體現。2005年,中國與法國啟動兩國首顆合作衛星——中法海洋衛星項目。當時,有人疑惑:兩國都有獨立研制海洋衛星的成功經驗,為何要聯手?有專家如此解釋:兩國合作研制衛星,“是一種優勢互補”。

  海風和海浪的關系是海洋科學研究的難點,中法兩國在這方面開始了“互補”式的合作。最終,中法海洋衛星歷經13年研制完成。中方研制的新型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風速和風向進行高精度觀測。法方研制的海洋波譜儀,則可以測量海浪的有效波高、波向、波速等海浪譜物理量。雙方的“互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同一衛星、同時、同地獲取海風、海浪探測數據。

  獲益的不僅是中法雙方,還有更多國家,甚至全世界。2020年,中法雙方一致同意開放共享中法海洋衛星的觀測數據,多個國家的40多個科研團隊使用該衛星數據開展科學研究。衛星數據還可提供給各國預報員使用,為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全球海洋防災減災、全球海洋資源調查提供服務保障。

  與中法相比,中國與巴西的合作更早。1988年,中巴兩國簽署《關于核準研制地球資源衛星的議定書》,拉開了中巴航天合作的序幕。今年4月,兩國發布聯合聲明提出,“雙方憶及1988年創立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項目取得的成就,重申愿強化和拓展兩國在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方面的合作”。

  30多年來,中巴已合作研制6顆地球資源衛星,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國家航天局表示,兩國科技人員共同面對挑戰,塑造了“相互尊重、包容互信、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的中巴航天合作精神。在長期的平等合作中,雙方吸收對方優勢,為中巴航天合作積淀了深厚內涵。

  這種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航天合作,在載人航天領域也有不少。比如航天員選拔訓練,中國航天員曾參加歐洲組織的洞穴實驗,歐洲航天員參加過中國組織的海上救生訓練。隨著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還將會迎來更廣泛的合作。

  國家航天局表示,未來,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拓展雙邊、多邊合作機制,在外空全球治理、深空探測、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人才與學術交流等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是的,面對浩瀚宇宙,唯有互相尊重、攜手合作,人類才能走向更遠!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好硬~好爽~别进去~动态图, 69式真人无码视频免|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无码高清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中文字幕本一道先锋影音|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