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產業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袁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北師范大學)研究員、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縣域經濟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亦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和城市經濟的搖籃,其發展的速度、質量及效益對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縣域經濟的核心是特色經濟,特色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發展特色產業不僅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且還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完善縣鄉村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縣城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并強調要“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因此,我們要厘清特色產業優勢,找準特色產業資源,發揮科技帶頭作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不斷呈現新氣象。
把握特性,形成特色
特色產業是以現代工業、農業技術為依托,以市場經濟運行方式為手段,圍繞特色產品、特色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形成的區別于其他傳統產業,具有鮮明的地域性、不可替代性、可持續發展性和競爭性,經濟效益較高,發展前景廣,能生產開發滿足公眾需要的特色產品的產業體系。特色產品與特色服務是特色產業的核心和基礎,規模經營、產業化是特色產業的重要屬性,獨特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組織方式是特色產業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特色產業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性:第一,地域性。特色產業必須依靠自身的地理位置才能發展起來,離開了區位條件和基礎,也就離開了特色產業所依附的地域空間。第二,獨特性。特色產業一般具備獨特的生產流程、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具有專門的生產技術等,擁有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獨特的生產與管理方式,可以為特色產品、特色服務的市場擴大提供有利條件,從而確保特色產業的產生、發展和延續。第三,規模性。一個地區能夠制造或提供特色產品與特色服務并不意味著形成了特色產業。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在地區國民經濟活動中占有相當的比重,特色產業才真正產生。發展特色產業必須摸清當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各類資源,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其地域性、獨特性及規模性,避免同質化競爭和投入的浪費。
立足市場,找準特色
如何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文化背景,精準選擇帶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項目是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思考的問題。市場適應性是特色產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其發展、壯大的必需。一定的市場需求是引發某一特色產業產生的前提,變化的市場需求會帶來特色產業的變動,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特色產業才會逐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特色產品的市場定位,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組織生產。只有了解市場,通過市場檢驗,才能為市場所確認、獲得市場競爭資格并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從市場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因而,應充分盤點縣域內的自然基礎資源、生產要素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空間容量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認清自身在產業發展、區位空間、文化資源、基礎條件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和薄弱環節,立足自身經濟發展狀況、資源稟賦等現實基礎,找準本地的特色定位,樹立和培育有市場前景和競爭力的特色產業。
依靠科技,助力特色
科技是縣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科學技術的運用,特別是高新技術的運用,可以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必須依靠科技大力開發本地資源,依靠科技增效益,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方面,要加大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力度,推動主體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從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力爭高產業層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加工制造業占據“塊狀經濟”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采取委托--代理制、項目合伙、基地合作等多種組織模式,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之間開展聯合創新行動。全力支持企業開發應用先進制造技術,特別是能突破產業技術瓶頸、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及配套技術,運用領域廣泛和市場潛力大的先進適用技術。同時,應充分重視和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要突破行業、崗位、區域、戶籍等限制,多渠道引進各級各類科技人才,充分發揮其引領創新的作用,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培植龍頭,做強特色
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群的核心主體,其技術、管理、資本、品牌、人才等方面的溢出效應可帶動大量配套企業在其周圍聚集,最終形成以特色企業為核心的集群分工合作體系和企業組織結構。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產業集聚,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把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結合起來,突出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對產業集群發展的龍頭引領作用。一是區域內基礎比較扎實、成長性好的企業應加快產品品位的提升,重視技術引進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強對生產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強化技術服務,延長加工鏈條,強化產業內部聯系,提高交易效率,推動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配套,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逐步成為或日漸鞏固為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二是重點扶持關鍵性核心企業的重大技術改革和技術創新項目,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其輻射、示范、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以這些大企業大集團為核心,發揮其聚集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肅省軟科學項目“數字文旅融合助力甘肅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