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優化數字智慧平臺,做“寬”校外科學教育資源

發布時間:2023-07-12 09: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姜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所長)

  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做了準確把脈和系統部署。對于校外科學教育,《意見》明確要在“寬”字上做文章,用好社會大課堂。

  校外科學教育的內涵與范疇

  校外科學教育是指在科學課程計劃和標準以外的教育。校外科學教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內科學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

  從校外科學教育資源來看,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等特點。校外科學教育資源主要有五大類:一是公益性科學教育資源,主要包括各類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動物園、自然館、科技館、天文館等。二是生產性科學教育資源,主要隸屬于各類企業,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研發、創新等活動。三是研究性科學教育資源,主要是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等研究機構的各類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及其他相關資源。四是大自然的科學教育資源,涵蓋宇宙、空天、山川、森林、河流等大自然的各種形態等。五是媒體類科學教育資源,包括各類科技影視專題片及相關科技數字化資源等。

  校外科學教育的進展與問題

  近年來,我國校外科學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持續加強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宮等各類優質校外場館建設。據統計,在校外場所建設和科學實踐活動方面,目前全國有千余個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以及近萬個鄉村少年宮全面向中小學生開放,擁有140余所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620余所研學基地和營地,共同開辟了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的廣闊天地。二是高校、科研院所等也建立各類科學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打造了“天宮課堂”、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三是互聯網已成為校外科學教育的重要途徑。從有關調查研究來看,除了科學教師授課外,學生獲取科學知識與信息的主要途徑,互聯網占到54.5%,可見學生群體較充分地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獲取科學前沿知識。

  然而,校外科學教育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據了解,我國校外科學教育主要存在資源分布散亂、質量參差不齊、供需對接不暢、資金保障不力、隊伍建設不強等問題。一是資源分布散亂。科學教育資源廣泛分布在各部門、領域、行業,經常出現資源重復建設、結構性缺項等問題。二是質量參差不齊。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由于缺乏準入門檻、認證標準和規范管理,加上教育資源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層次不同,導致質量上存在明顯差異。三是供需對接不暢。由于缺乏固定的協同平臺,校內外科學教育融會貫通明顯不足,學校和學生對科學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四是經費保障不力。目前政府對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建設投入較少,部分城市學校缺乏專項科學教育資金支持,一些農村學校沒有標準的實驗室、科學教具和圖書館。

  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做“寬”之路徑

  針對校外科學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要引導全社會形成“大科學教育”觀,強化校外科學教育多方協同,盤活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優化科學教育數字智慧平臺,不斷做“寬”校外科學教育資源。

  要強化校外科學教育的多方協同。科學教育涉及校內校外、課內課外,不僅內容廣泛,科學教育場館、實踐基地、人才項目等相關資源也分散在各個部門、領域、行業,需要依靠政府、學校、科研機構和家庭等多方聯動,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政府要加大對校外科學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同時加強對校外教育資源的規范和監督。學校要加大“引進來”的力度,加強與校外科學教育場所、單位的合作,讓學生享受更多優質的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科研機構要多走向校園,多向學生群體開放;同時,也要為校外科學教育標準、制定政策、開發評估工具提供指導。

  要盤活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在現有科學教育資源和工作機制基礎上,推動科學教育社會課堂陣地集群構建,構筑“社會大課堂體系”。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博物館、文化館和工農企業等作為科學教育主體,真正承擔科學教育的責任、發揮科學教育的功能。同時,要重點盤點、精選、補充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加強科學教育場館、基地、生產線等資源的建設與開放,為校外科學教育提供物質基礎

  要加強校內外科學教育的供需對接。強化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和學校供需雙方對接,明確開展科學教育的時間和次數要求,讓參與方式變“短期”為“常態”,推動校內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的“雙向奔赴”。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學教育場所要通過“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千家萬館科學教育總動員行動”等一系列重點項目,推動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深度融合。

  要優化科學教育數字智慧平臺。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探索智能化管理,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科學教育”專題建設,搭建中小學科學教育研討交流平臺,以“線上”與“線下”相融合方式,集成全國各類科學教育資源。要通過“菜單式”“自助型”等模式,實現科學教育資源提供方與需求方的對接,進一步推廣優質資源,提高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1日 1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第十页在线观看 | 乱人伦中文视频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内射无码午夜多人| 播放亚洲男人永久无码天堂|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www.中文字幕|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