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改造老舊小區
老舊小區是城市發展的時代印記,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幾十年來,我國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然而多數城鎮仍存有不少建筑標準較低、基礎設施老化程度嚴重的老舊小區。生活在這些小區的居民,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老齡化”的小區給他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諸多不便。
當前,我國十分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各地也積極響應。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共修繕水電氣熱信等各類老化管線超20萬公里、加裝電梯7萬部、增設和提升停車位240萬個、增設電動汽車充電樁6.3萬個、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4.5萬個,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扎實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實施。這表明我國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讓民生福祉惠及更多城鎮居民。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突破65%,城市建設的重點轉入對存量的提質增效階段。此時,把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優化城市功能,還可以促進產業投資,助力拉動內需,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前,全國各地仍有著數量龐大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面臨資金需求大、改造時間長等現實挑戰。為此,各地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以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資金不足、施工周期長等問題。例如,有的省份目前已下達2023年度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30.13億元,重點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租賃補貼發放等工作。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不是簡單的“縫縫補補”、“碎片化”改造,而是全面的“升級換代”。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對擬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進行全方位“體檢”,找出社區配套設施、周邊服務以及安全隱患等方面的短板。同時,針對“老齡化”程度不同的小區,要因地制宜推進改造,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推動建成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新型社區。此外,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治理水平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老舊小區改造除了注重居住環境的翻新和居住條件的改善之外,還要在基層治理建設上多下功夫。(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臧夢雅)
(中國經濟網供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