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區域公共品牌
作者:祝偉
硬核鍛造的大國重器、譽滿全國的特色品牌、巧奪天工的山東手造……最近,在“好客山東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介活動上,一樣樣山東工農業產品、一條條精品文旅線路,成為這個經濟大省動能轉換、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的集中展示。
作為山東重點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好品山東”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夯實品質基礎,涌現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過硬品牌,廣泛涵蓋了制造業、農業、服務業、地理標志等領域。這些品牌,產品質量好、社會知名度高、市場影響力大,蘊含著“品質、創新、綠色、文化”的內涵,代表了山東產品和服務的最高水平,還有一部分已邁向世界級。比如,濰柴動力的本體熱效率柴油發動機,是世界內燃機熱效率的一大革命性成果;中國重汽黃河X7重卡刷新了全球量產重卡超低風阻極限。這些品牌在國內外市場屢屢出圈,也印證了這樣一種邏輯——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也是生命力。無論對于一個地區還是一家企業,莫不如此。
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山東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全國多地已經落子布局。比如,河南省提出,用3年時間培育一批“美豫名品”,打造一批國內、國際知名河南品牌;廣東省提出,實施品牌培育行動,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區域特色品牌,打造“食在廣州”城市品牌與“國際美灣”招牌;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創建一批影響力大、帶動作用強的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品牌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越來越多產自地方、植根地方的好品好物,邁出家門走向全國,突破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短板,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也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也要看到,區域公共品牌的結構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產業的結構,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是由重塑一條條產業鏈、扶持一個個龍頭企業、打造一款款“好品”構成的,歸根到底是軟實力、硬實力協同發力的結果。品牌的建設和打造需要良好的政策環境,更有賴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因此,對于各地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把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與一個地方優化升級傳統產業,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健全行業標準等結合起來,讓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引領產業升級的方向。產業有前瞻性,技術有硬實力,產品有競爭力,品牌才能立得住。
入選區域公共品牌的企業,也不應滋生一勞永逸、“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心態,而是要通過持續提高質量夯實品牌根基,通過創新產品提升品牌含金量。各地不妨探索建立區域公共品牌動態管理機制,做到入圍品牌有進有出,并規范品牌形象標識使用,建立不同品牌的差異化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搭建追溯防偽數據庫等,多措并舉將區域公共品牌樹立起來、傳播出去,提升市場競爭力。(祝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