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日報哲學版:教育與倫理

發布時間:2024-01-16 10: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楊國榮(西北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教育與倫理的關系需要從理論層面加以審視。有些學者認為,未來的思想發展將以教育學為主;也有的學者(如列維納斯等)將倫理學視為第一哲學。從更寬廣的視域看,倫理學與教育學的融合可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向。

  從哲學的視角來看,教育的目標是健全人格的培養,而不僅限于一些具體指標的達成。“健全人格”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其核心內涵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為德性,其二為能力。內在的德性規定了人格發展的方向,具有價值觀上的引導作用。然而,僅僅以德性為依托,人格的發展往往流于空泛。宋明理學家主張心性之學,將德性放在首要地位,但卻回避了知識等方面,從而呈現出抽象、思辨的色彩。因此,除了德性,“健全人格”還應蘊含能力的維度,這里的能力,即是變革世界的現實力量,它使“健全人格”不再是抽象的理想,而具有了充實、豐富的現實意蘊。從歷史上看,無論是康德的道義論,還是宋明理學的心性論,都較多地側重于德性的方面;而功利主義、后果論等學說,則更多地側重于能力的方面。“健全人格”的最終追求,應當是德性與能力的統一。

  當然,教育學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教與學的關系問題。

  從廣義上說,“教”包括兩個具體層面,一是知識的傳授,二是道德的引導。當我們從“教”的角度對教育過程加以考察時,二者都不可或缺。教育過程需要以知識的傳授為題中應有之義,否則就會因缺乏現實內容而顯得空洞。但與此同時,道德的引導也不容忽視。在歷史上,柏拉圖曾將“道德是否可教”作為一個問題。盡管這一問題本身可以討論,但如果懸置其思辨的一面,我們即不難發現,現實的教育過程無法離開規范的引導。同時,就方式而言,“教”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形態,或側重于外在灌輸,或側重于啟發引導。比如,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十分重視啟發、引導在教學中的作用。《論語》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載體,其中也記錄了孔子的具體活動,讀《論語》,往往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其中也涉及教與學的關系,而孔子對學生的“教導”,就側重于循循善誘,如同春風化雨。

  從“學”的方面看,同樣涉及兩種不同的方式。首先是批判性的反思。笛卡爾所說的“懷疑一切”便具有方法論意義,主要提示我們要對習以為常的一切加以重新審視。老師的教導、前人的觀點,都不能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而需在“學”的過程中加以反思。唯有經過批判的思考,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得,并做出真正有意義的學問。與之相對的是被動性的掌握,所謂“死記硬背”,便屬于這樣一種無批判的被動接受。總體上,我們應當重視批判性的反思,減少被動性的掌握。

  同“教與學的關系”密切相關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孔子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其中包含對“學”與“思”之間聯系的理解。所謂“學”,即對已有知識的掌握;“思”,則側重于創造性的思考。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又要督促他們扎實地掌握已有的知識。只有充分汲取人類文明的已有成果,才能真正形成具有創造性意義的思考,進一步推進我們對世界、對人自身的理解和認識。這里涉及人類認識的如下過程:一方面,需要承繼、延續以往的認識成果,無須事事從頭開始、進行重復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應通過創造性的認識過程,不斷積累新的認識成果,為人類認識增加新的內容。“學”的意義,需要從人類認識的承前啟后過程中加以把握。

  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還面臨著相關的“倫理”問題,其中,“言教”與“身教”的區分或“引導”與“示范”的差異,是教育過程特別是道德教育中面臨的問題。中國古典哲學對道德教育給予了較多關注。《論語》提出“見賢思齊”,即將賢德之人的行為作為模范,一般人則應向其看齊。“言教”側重于外在地規定人應當如何做,“身教”或“示范”則是以身作則,以自身的踐行,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在道德教育中,“身教”或“示范”往往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自身的一言一行,對受教育者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

  “個性化”與“趨同”的區分,亦是教育過程中需要認真面對的。因材施教、個性培養、隨才成就,都是傳統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前面提到,作為孔子思想主要載體的《論語》,不同于僅僅內含邏輯關聯的理論著作,而是對師生的教學活動和其他言行作了具體、生動的記錄。面對不同學生提出的相似問題,孔子往往給出不同的回答。例如,子路和冉有都問孔子“聞斯行諸”,面對比較莽撞的子路,孔子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由此對其可能的沖動加以抑制;面對行事謹慎、謙退的冉有,孔子的回答則是“聞斯行之”,即鼓勵其果斷去行。“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對孔子思想的這一記載,體現了對受教育者個性的重視。陽明心學提倡“隨才成就”,即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相異的教育方式,最終使他們都能得到成就。

  當然,在中國文化史上,也存在著某種“趨同”的傾向。所謂“成圣”“成儒”,即是對圣人境界、德性完美的人格的共同追求。相應地,這一傾向對人的多方面發展則有所忽略。“人的多方面發展”涉及對“意義”的理解。對象世界本無意義,意義因人而有,也因人而異,而非千篇一律、彼此雷同。對于同樣的對象,不同的人能夠體認到不同的感受。因此,在人才培養中,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意義的多樣性,按照個體自身的要求保證其發展;如果一味追求“千人一面”,用同樣的標準要求不同的人才,難免會使生活顯得蒼白、乏味。

  自由與規范的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現在人們倡導的“愉快教育”,其中也關乎教育過程中的自由或寬松。教育過程中的自由,與減負、松綁相關,其正面的意義則是鼓勵學生進行無束縛的自主探索,引導其進行創造性思考。然而,單單在教育過程中講“寬松”“自由”,也可能導致過度放任的問題。這里,需要引入必要的規范。規范對人的行動具有引導意義,在教育過程中,注重規范既是讓學生懂得自我約束,也意味著讓他們了解學習過程的必要章法或程序,而區別于漫無目標的胡思亂想。在教育過程中,必要的權威是需要的。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常常單純地講自由,由此導致了教育過程中無序化的問題。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曾對此提出了批評,認為杜威等主張的實用主義將美國教育搞得“亂七八糟”。可見,教育過程的健康展開,需要注重自由與規范、寬松與權威的統一。

  以上著重討論了教育學中的倫理問題。同樣,倫理學中也有教育的問題。前面提到的德性是否可教,便關乎倫理學的教育問題。廣而言之,倫理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既內含對教育的關切,也涉及對人倫關系的把握、對一定時代所認同的規范的認識與接納等,其中不僅以認識論、道德哲學等問題為內容,而且與如何引導、教育個體相關。個體層面的德性修養問題,便關乎社會層面教育的課題。個體自身的學習與社會的教化、“做什么”與“如何做”,在德性與能力的交融中,都離不開廣義的教育。中國文化注重“知人論世”,意味著將“知”與社會中對人的認識聯系在一起。教育學中的倫理問題、倫理學中的教育問題,構成了“教育與倫理”的相關方面,在教育過程與道德實踐中,需要給予雙重關注。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5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无码AV片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电影|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色吊丝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