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優勢 推動轉型發展——吉林省白山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取得實效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許天舒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1月30日,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封凍的松花江冰面上,首屆中國·吉林松花江滑冰馬拉松挑戰賽開賽,雪地自行車馬拉松挑戰賽、冰上龍舟超級聯賽等10項冰雪體育賽事,以及冰湖露營、冰河穿越挑戰等10項冰雪體驗活動同時舉辦,“松花江上·雪谷市集”過大年活動同步開啟。冰面上,7000多名運動員競逐,萬余名游客感受東北年味兒。比賽活動現場直播訪問點擊量高達3368萬人次。
借助冰雪冷資源釋放經濟熱效應是白山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的探索實踐之一。近年來,白山市以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為主線,不斷厚植生態優勢、發揮資源潛力、積蓄發展動能,讓生態底色更亮、發展成色更足。
1.構建四季暢游新格局
高高掛起的紅燈籠透著喜慶,521米長的巨型雪滑梯上傳來陣陣笑聲,穿著東北花棉襖的服務員成了游客朋友圈里的熱點……大年初二,雪谷市集沉浸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中。
一處專營白山特產的攤位前,老板小徐在推介自家產品時,還不忘給家鄉宣傳:“大肉串香,冰糖葫蘆甜,人參泡酒能驅寒,歡迎大伙兒來松花江冰面兒上過大年!”小徐是土生土長的白山人,在雪谷市集附近經營一家特產店。“這幾年,白山年年有大變化,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聽說家附近要建個20萬平方米的大集,我第一時間就報名加入。”小徐說,從市集開街游客就絡繹不絕,自家攤位幾乎天天“爆單”。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核心腹地,鴨綠江、松花江穿流而過,因山得名,因水而秀,素有“長白林海”“立體資源寶庫”等美譽,也曾是抗美援朝的重要后援地。依托寶貴的文旅資源,白山市在2021年明確提出“一山兩江”品牌戰略,并逐漸構建起四季暢游新格局。全市高標準推進了一批重點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創新打造了“長白山之夏”“長白山之冬”節慶品牌、“鴨綠江文化旅游季”等文旅IP,推出自駕游、康養游、鄉村游和紅色旅游等各類線路,適合四季暢游。
2023至2024年新雪季,白山市再次以冰雪運動為牽引力,以冰雪旅游為推動力,以冰雪文化為凝聚力,陸續舉辦了白山滑雪開板周、白山溫泉康養周、白山礦泉漂流季等40多項冰雪活動。
“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白山帶來了方方面面的變化?!卑咨绞形幕瘡V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文江說,“白山市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積極參與國家級衛生城、園林城、文明城創建活動,提升環境質量。同時,旅游產業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就業,住宿、餐飲、交通等相關行業也得到整體提升。2023年,白山市接待國內游客1256.09萬人次,同比增長307.65%,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06.08億元,同比增長393.13%,實現了旅游人數、收入雙提升?!蹦壳埃咨绞姓诰幹啤端苫ń洕鷰糜伟l展專項規劃》《鴨綠江經濟帶旅游發展專項規劃》,旨在以更加完善的頂層設計帶動全域旅游大發展。
2.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
在白山市撫松縣,坐落著亞洲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晚6點,市場里,一家土特產店經理冷延偉和員工們還在整理人參訂單,準備打包發貨。他笑著介紹:“白山人參的品質越來越好,每逢年節,人參相關產品都會成為熱銷年貨禮品?!?/p>
白山市是我國人參主產區之一,園參種植面積約3.96萬畝,占吉林省種植面積的28.3%;林下參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占吉林省種植面積的40%。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科研的貢獻,白山市人大代表、當地某植保技術公司負責人徐懷友就是帶頭人之一。近年來,他帶領團隊聯合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選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人參良種,實現了人參種植全流程溯源和跟蹤服務,并協助有關部門制定了33項人參種植標準。
2023年,白山市“撫松人參”入選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的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撫松縣人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昊說:“白山人參種植實現了土壤生物菌肥改良養護、病蟲害的統防統治等技術運用,有機肥、生物藥、生物菌劑等科學搭配使用,園參標準化比重達85%。如今的白山不僅有了人參綠色品牌,還走上了特色農業綠色發展之路?!蹦壳?,白山市擁有人參加工企業3554戶、人參品牌產品181個、原料基地15個,開發出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五大系列820余款產品,人參產業總產值達210.76億元。
不僅僅是人參,借助長白山獨特的氣候,白山市中藥材種植品種超過30種,標準化種植比重達60%以上,已建成撫松人參、靖宇西洋參、臨江刺五加等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中藥材種植業實現產值約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6%。
春節剛過,白山市靖宇縣濛江鄉珠子河村會議室氣氛熱烈,村民們正為新一年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出謀劃策。珠子河村位于高寒山區,多為偏坡地,種植糧食作物總是歉收。2015年,在政府的幫助和反復調研的基礎上,珠子河村調整產業結構,開始種植藍莓,嘗到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的甜頭?!熬湍萌ツ甏謇锏乃{莓產值來說,平均一畝地的純利潤能達到兩千到三千元!”村黨支部書記付國明說,小小的藍莓讓鄉親們實現了“家家有項目,戶戶有產業”。
目前,珠子河村藍莓、藍靛果等小漿果種植規模超過1500畝,而白山市藍莓種植面積已經達到7.18萬畝,年產鮮果3.8萬噸,綜合產值10億元。部分藍莓種植村還建起富有特色的采摘園、文化長廊等,實現了“農業搭臺,旅游唱戲”。
近年來,白山市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入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工程,聚焦參、蛙、菌、藥、菜、牧、果、蜂、漁、水十大產業集群建設,促進農村產業集群式發展,形成了以人參為主體、特色種植養殖業規?;l展的“一主多元”現代化農業產業布局。
3.堅持不懈守護綠水青山
近年來,隨著松花江旅游業開發,原本就注重保護綠水青山的白山市更加重視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河長和河道保潔員的工作量隨之增大?!耙淮蜗麓笥辏嫌螞_下來很多樹枝。我們帶著河道保潔員和村民們打撈了兩三天,每天天剛蒙蒙亮就開工,一直干到傍晚太陽落山?!卑咨绞芯赣羁h花園口鎮松江村頭道松花江段河長范晶說,她每個月需要巡河4到8次。即便入冬后,河面的清理工作也不曾停止,河長們依舊要帶著河道保潔員定時定點巡查、清理。
白山市自2018年打響碧水保衛戰以來,全面落實河長制,建立覆蓋所有河流的常態化河道保潔機制,全市“四級”967名河長常態化開展巡河。到2023年底,全市已為1304個入河排口建立“一口一檔”,開展全域萬里綠水長廊建設項目61個,建設長度達130公里,完成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守護水岸線、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和做強水經濟等重點任務。2023年,白山市在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躍居吉林省第一位。
除開展碧水保衛戰,白山市還借助藍天、青山、黑土地、草原濕地保衛戰,全面監管秸稈禁燒,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加強農用地污染源頭防控,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行動。
“看!游過來的這群就是秋沙鴨。前幾年,這兒只有幾只綠頭鴨,現在不光有綠頭鴨、秋沙鴨,還有鴛鴦、東方白鸛和白頭鶴等20多種水鳥!”白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李純金從2015年開始拍攝動物。他用鏡頭記錄靈動的生命,也記載著白山市的生態變化。
白山市渾江區六道江鎮距離市區15千米,可每到冬天,這里的張家村和勝利村都會聚集大批的動物攝影愛好者?!霸缧┠?,只有我一人過來拍攝,現在生態保護做得好,動物種類越來越豐富,不光有省內攝影愛好者定期來,還有外省朋友遠道而來,熱鬧得很?!崩罴兘鸶锌?。
在李純金的攝影作品中,紅嘴鷗成群結隊地在水面盤旋,蒼鷺展翅翱翔,松鼠一邊吃著堅果,一邊探頭和游客對視……這樣一幅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態畫面,源于白山市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堅持不懈和高度重視。近年來,白山市人大常委會針對渾江流域保護現狀,創造性地提出跨省、跨地區開展流域立法協作新思路,簽訂了《渾江流域跨區域立法協同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地方協同立法向區域化、流域化發展。
如今的白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4.6%,居全國地級市之首,432條大小河流組成了東北地區的水系之源,野生動植物2850余種,被公認為地球同一緯度帶原始狀況保持最好、生物物種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種基因庫,被譽為東北亞的“綠肺”和“水塔”,更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6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