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防護物資 “國家隊”開啟“戰時模式”
“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三大發展方向。”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在“纖維空中大講堂”上,帶來了一場線上直播公開課。
不久前,為有效應對疫情,朱美芳帶領著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以下簡稱“實驗室”)為醫衛防護材料研發攻關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第一時間立項新冠病毒醫衛防護材料應急專項,快速研發,產品進入抗疫一線單位;多平臺開展專業科普;向國外合作院校和專家發出慰問信……
難!“要做就做國內沒有的”
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主任朱美芳心急如焚。2月8日,實驗室微信公眾號發布“應急專項申請通知及指南”,全國的應急研發及生產力量被迅速發動。2月27日,戰時應急研發專項項目設立,優中選優確定了25個應急項目。其中,技術攻關及應用基礎類重點專項10項、自由探索類4項、軟課題類1項、科普類10項。20天完成應急專項布局,專項實施從組織形式到經費管理,全部采用“戰時模式”,速度快,要見成效。
防護服悶熱、不透氣,醫護人員穿著不適的報道牽動著實驗室科研人員的心。“要做就做國內沒有的。”材料學院畢業生、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盛公司)董事長羅章生很快接到了實驗室合作啟動防護服應急生產的電話,雙方一拍即合,與團隊青年教師骨干相恒學副教授聯合申報“Rowelk 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的結構與性能評價”應急專項,爭取盡快生產出高品質的防護服送到抗疫一線。
沒工人、沒原料,羅章生拿出當年“重新當工人”的那股勁,到處想辦法,三四天后就交出了一件小樣。在項目團隊技術支持下,公司生產馬上進入戰時狀態。通過瞬時釋壓紡絲成形設備,團隊開發出了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濕安全防護材料,制備出系列有限次使用醫用防護服,目前當盛公司每天可生產約2000件。隨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緊急啟動的高端防護服項目中,雙方聯合申報并獲得專項支持。
項目團隊還向武漢方艙醫院、湖北漢川人民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院等抗疫一線單位,以及國外合作單位捐贈Rowelk 有限次防護服5000余件套。既紓解了防護服短缺的困境,又增強了國際合作單位的抗疫力量。
“水煮5次”“蒸1次”,在材料學院李光教授的辦公室里,有各式各樣貼著標簽的測試口罩,一個多月前的忙碌若在眼前。為保證數據準確,李光教授在學校和家之間當起了實驗員、測試員。如何讓口罩戴得既舒適又可重復使用?通過她牽頭的應急研究項目,很快開發出了聚四氟乙烯納米纖維高性能口罩濾芯膜。這種纖維可過濾極細小的顆粒和病毒,不需靜電處理。而用它制成的濾芯膜則十分輕薄,每平方米僅1—2克,過濾效率高、性能穩定,可循環使用。
該項目組與上海漢圃新材料公司合作,抓緊優化設備調控和工藝參數,生產高性能口罩濾芯膜15萬米。上海巨臣嬰童服飾有限公司采用該濾芯膜,生產銷售高性能防護口罩300萬只以上,直供幾十家企事業單位,在復工復產關鍵時期提供了急需物資保障。
在“一罩難求”的非常時期,得熔噴布者,得口罩。實驗室副主任張耀鵬教授主持的應急項目,通過工藝優化可獲得直徑和孔徑達幾微米級別的Lyocell熔噴無紡布。原料可再生、可生物降解、Lyocell工藝環保、親膚性好等優點,讓Lyocell熔噴膜完勝傳統濾材。據了解,下一步項目將開發全生物基復合濾材,實現對細菌、病毒的多級防護。
重!是責任使命,更是常態擔當
談及在時間緊急、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設立應急專項的初衷,朱美芳院士說:“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要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急國家所急,解決國家的困難,這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短短兩個多月,25個項目或實現量產化,或取得實質性突破,或形成前瞻性發展布局建議……這份急難時刻“舍我其誰”的擔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了實驗室非常時期的“新常態”。
疫情過后,人們可能還將繼續面對與病毒的長期斗爭,朱美芳院士表示,這次疫情“大考”,讓我們重新認識“平戰結合”的意義,下一步要研發更加高效、廣譜、安全、經濟的抗菌抗病毒紡織物,搭建科教、產教、軍民“三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建立材料設計與纖維成型先進制造全鏈條體系。
科技“趕考”,任重道遠,東華這支“國家隊”一直在路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俄羅斯抗疫中的科技力量
3月25日,俄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流行病學中心科學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高靈敏度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了臨床試驗,并獲得批準。[詳細] -
“南丁格爾之燈”點亮抗疫戰場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當年“南丁格爾之燈”給戰場上的戰士們帶來溫暖和希望,如今這些“提燈女神”們再次成為戰“疫”主力軍,他們用專業技能和極大的耐心和勇氣,幫助新冠肺炎患者康復。[詳細] -
在抗疫路上走得更遠,中醫藥亟須多學科援手
而日前,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和血必凈注射液,成為國內首批獲批新增新冠肺炎適應癥的藥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