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為舞臺背景,30秒國家級非遺《飛弦踏春》歡快開場,88歲歌唱家才旦卓瑪再上春晚傾情演唱《翻身農奴把歌唱》,劉濤、扎西平措、次仁拉姆、侯明昊、白瑪措姆、王星越、劉宇、何洛洛等明星攜手西藏各族群眾演繹特色節目,8分鐘里展示出西藏38種非遺,8K轉播系統首次來到拉薩……
1月28日,除夕之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如約而至。西藏拉薩作為分會場之一,現場節目涵蓋歌舞、藏戲、非遺展示等多類型節目,與主會場和重慶、武漢、無錫三地分會場的節目編排遙相呼應,整場晚會兼顧西藏非遺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韻味,通過虛擬現實和超高清視覺投影等技術手段,將“如意”這一核心理念演繹得淋漓盡致,既創新又融合。民族風、藝術感、科技熱完美相融,營造出一種洋溢著好意與祝福的喜慶熱鬧氛圍,年味兒十足,展現出一幅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壯美畫卷。
為何以布達拉宮為舞臺背景
1994年布達拉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今年是春節申遺成功后舉辦的首屆總臺春晚,這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在雪域高原相遇,意義非凡。
當兩項世界文化遺產碰撞,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面對記者提問,2025年總臺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負責人郝婧說:“視覺效果非常震撼!以布達拉宮為舞臺背景的西藏拉薩分會場,盡顯雄偉壯觀,其設計以簡潔風為主。”
總臺2025年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舞美設計唐勇表示,這是春晚第一次在拉薩設立分會場,舞臺搭建在海拔3650米的布達拉宮廣場,是一個大圓形造型,取自同心圓的概念,體現西藏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情感。舞臺后面是一個條形屏,像山脈,也似河流,更像是一條哈達,寓意西藏“千山之巔、萬水之源”,也是藏族兒女對全球華人的新春祝福。
“從2016年總臺春晚設立分會場以來,西藏拉薩分會場是第一次使用白天的景色。我們覺得西藏的藍天、白云、山川、河流都太漂亮了,只展現夜景太可惜了。”郝婧透露,節目組為了宣傳“冬游西藏”這個IP,走遍西藏七市(地),把最美的景觀、服飾、舞蹈集合在一起。比如,阿里札達土林、普蘭宣舞、山南羊卓雍錯、扎囊黑白氆氌、昌都來古冰川……
同時,舞臺融合了多個藏族傳統文化元素,與背后的條形屏、布達拉宮交相輝映。為了讓觀眾感受高原獨特魅力,節目組運用諸多科技手段,許多“高精尖”技術和設備也首次被搬上高原舞臺。
現場還配備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套最先進的跟蹤技術三維索道萬象鷹眼設備,它可以每秒8米的速度,實現從超大景別到極小細節的快速轉換,呈現更豐富和多角度的舞臺效果。現場的裸眼3D屏、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先進技術手段,讓靜態的文化資源“動”起來,生動展現了藏族傳統歷史文化底蘊、文明廣度、精神高度和現實溫度,為觀眾呈現出融“沉浸式”和耳目一新為一體的藝術觀賞與體驗效果。
“燈光設計成山脈造型。連綿的山脈象征團結和統一,與春晚‘團圓、團聚、團結’的主題相呼應。同時,配合布達拉宮背景以及其他象征民族團結的元素,如哈達、盤長結等,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凝聚力。”總臺2025年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燈光設計師張帥帥表示,以山脈為造型的燈光可以作為舞臺的背景光,與前景的演員、舞臺道具等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舞臺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呼應西藏的自然景觀、突出文化地標、打造歡樂氛圍。
據介紹,總臺2025年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標識以“春晚·扎西德勒”為主題,中心是布達拉宮與雪山,展現西藏風光;外形為圓,寓意團圓;四周融入長城紋樣,彰顯西藏與祖國不可分割。
8分鐘節目時間何以驚艷“出圈”
總臺2025年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的8分鐘節目時間,展示了西藏38種非遺,將西藏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極致濃縮后華麗地傳遞給觀眾。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藏家兒女皆能歌善舞。此次西藏拉薩分會場以歌舞為主打元素,主體節目由“幸福之花”“美麗之花”“團結之花”三個段落組成。
西藏歌舞節目《飛弦踏春》早在2007年便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讓拉孜堆諧名聲大噪。2025年,《飛弦踏春》更是作為拉薩分會場的開場歌舞表演再登春晚,驚艷四座!
76歲的西藏扎念琴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扎西多吉說:“春晚分會場設在‘家門口’,我能夠上臺表演,向全世界展示扎念琴魅力,特別開心。”從藝60年的扎西多吉在《飛弦踏春》節目里帶領400余名男女老少進行演出,該節目融合了拉薩朗瑪、拉孜堆諧、芒康弦子等西藏的多個非遺項目,用30秒驚艷世界。扎西多吉希望世人能從中感受到西藏拉孜堆諧的魅力,希望這門技藝不斷發揚光大。
年近88歲高齡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才旦卓瑪,青年歌手白瑪措姆一起帶領西藏珠峰少年合唱團共同表演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這是時隔18年后,才旦卓瑪再登春晚舞臺,勾起一波“回憶殺”。
在七市(地)非遺舞蹈整合展示部分,前不久剛在埃及“火出圈”的舞蹈《果沃情》,又來到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的舞臺“炸場子”。阿里地區象雄藝術團副團長才旦達瓦說:“舞蹈《果沃情》的根基是非遺,經過我們的藝術加工后搬上舞臺,希望把我們最靚麗的底蘊展現給全國觀眾。”
歌舞節目《鼓潮》更是將熱巴鼓、背鼓、腰鼓、斯馬卓這四種西藏非遺舞蹈融合在一起,場面氣勢恢宏,給觀眾帶來一種獨特而震撼的視覺盛宴。
在《起舞吧,拉薩》環節,王星越、侯明昊、何洛洛和扎西平措一起,在舞臺上帶領西藏基層農牧民群眾、各縣(區)藝術團演員、大學生團體等一同“起舞”,臺下觀眾跟隨音樂舞動身姿,場面極為熱鬧。
“我們選擇的舞蹈既是對西藏特色歌舞的展示,也希望外界通過節目進一步了解西藏的文化。”關于此次演出的舞蹈設計思路,春晚拉薩分會場舞蹈總監任勝表示,此次演出著重選擇了西藏的鼓舞、民間踢踏舞、芒康弦子舞等西藏特色舞蹈,意在通過舞蹈的律動,表達西藏特殊的人文風情。
任勝表示,在舞蹈《扎西德勒》部分,為了第一時間吸引住觀眾,選擇了節奏明快的熱巴,后續出現的斯馬卓等音樂相對舒緩,表演方式更為穩健,著重體現西藏邁步新時代的信心。此外,《起舞吧,拉薩》是此次春晚拉薩分會場重點打造出圈的舞蹈,副歌部分只有四個動作重復,簡單易學,同時音樂也很洗腦,有望掀起一股‘起舞’的熱潮。
總臺2025年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的亮點之一,是大量來自基層的農牧民群眾演員站上春晚舞臺。拉孜堆諧、芒康弦子、那曲鍋莊、古格宣舞……一一展現藏族民間舞蹈的獨特魅力。
“我會穿著夏爾巴服飾在《起舞吧,拉薩》里跳一小段舞蹈,隨后在西藏非遺服飾展演節目《盛裝》中將進一步展示夏爾巴服飾。”來自薩迦縣藝術團的拉巴倉曲笑著說,“起初得知要來參加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表演,我還有點不敢信,后面來拉薩排練了才有實感。我一定好好表現,只要讓觀眾記住夏爾巴的一個頭飾細節就算成功!”
總臺2025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篇章導演李敏認為,西藏最好的團體演員全部集中在了這個舞臺。“我第一次來拉薩,便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和專業。”他說,“西藏特有的民族元素、文化魅力,是與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我相信春晚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一定能把拉薩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再次推向世界。”
總臺2025年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節目導演郭宗奇表示,在節目設計、舞蹈編排、會場整體視覺表達都呈現了非遺元素。8分鐘節目時長共展現38項非遺項目,不僅在舞臺上巧妙融合了很多西藏非遺元素,也在臺下埋下了很多非遺“彩蛋”。
“這是為2025年總臺春晚專門刺繡的唐卡作品,刺繡用的絲線首先要一根根抽出來、手工搓,然后再一針一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代表性傳承人、西藏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米瑪次仁如是介紹。此外,節目現場還有藏香和酥油花制作技藝以及藏文書法等展示環節。
民族風情文化盛宴傳達出了什么
2025年總臺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是展示西藏文化的窗口,也是對西藏旅游的隆重一次推廣,更是雪域高原民族團結的集中體現。
今年1月初,日喀則定日發生6.8級地震,牽動全國人民的心。2025年總臺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主持人朱迅和斯塔羅布,動情講述了此次地震中涌現出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介紹了災后重建取得的重要成果。
零點倒計時后,昌都市江達縣崗托村群眾、山南市玉麥鄉卓嘎央宗姐妹、《日光之城》主創人員和9位援藏干部,代表西藏各族干部群眾,配合北京主會場和其他三個分會場演職人員,一起向全球華人拜年、送祝福。
短短8分鐘的節目,兼具中華文化底蘊、充滿民族風情和時代審美追求,又“潤物細無聲”地展示了西藏自然風光之美、歷史人文之美、民族風情之美、包容開放之美,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綿延不絕,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展示了西藏和諧穩定、幸福開放的良好形象。
“拉薩第一次被選為春晚分會場,作為在西藏工作的漢族教師,我與有榮焉!”來自安徽省亳州市的翟國慶喜笑顏開地說道,“今年是專門留在拉薩看春晚、過新年的,我覺得整場節目既熱鬧喜慶,又莊重典雅,能恰如其分地把藏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真的很棒!”
2025年總臺春晚西藏拉薩分會場的節目不僅僅是一場文藝演出,更是聯合北京主會場以及重慶、湖北武漢、江蘇無錫進行了一次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今年春晚拉薩分會場展示了很多西藏的非遺文化,也展示了西藏的風土人情,可以說是西藏的‘高光時刻’,作為普通市民我很開心能見證這一時刻。”拉薩市城關區群眾邊巴卓瑪表示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