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瀕危動物丨“高原精靈”藏羚羊
在可可西里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土地上,活躍著許多國家級珍稀動物。被譽為“高原精靈”的藏羚羊,就是可可西里地區的“旗艦物種”。
2015年5月19日,一只藏羚羊在青海可可西里地區覓食。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每年的11月至12月,藏羚羊開始交配;次年5月,臨近產期的藏羚羊媽媽們與雄性藏羚羊開始踏上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陽湖的旅程。8月中旬,產仔結束的藏羚羊媽媽會攜幼崽從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可可西里卓乃湖出發,歷經數百公里,返回他們的原棲息地——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和西藏羌塘。
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長途跋涉。
一路上,藏羚羊將經受來自天敵、惡劣環境等的嚴峻考驗。
20世紀80年代,瘋狂的盜獵行為給可可西里帶來災難性打擊。短短幾年,藏羚羊數量從20余萬只銳減到不足2萬只。
1994年1月18日,時年40歲的“環保衛士”索南達杰和4名隊員在可可西里抓獲了20名盜獵分子,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陽湖附近時,遭歹徒襲擊,索南達杰英勇犧牲。
“他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了藏羚羊的保護工作,是一位真正的‘環保衛士’。”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達哇卓瑪回憶起索南達杰,至今還感慨萬千。“如今,索南達杰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可可西里人,用信念和熱血守衛著這片土地。”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為藏羚羊繁衍、遷徙保駕護航。可可西里不間斷地開展大規模、高密度、高頻率的專項巡山行動,嚴厲打擊一切違法活動,同時在每年5月安排各站增加人員和車輛,在藏羚羊產仔以及回遷時做好交通管制,并對失散、落單的藏羚羊進行救助。
在多年的持續打擊之下,盜獵藏羚羊的行為在可可西里已然絕跡,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獲悉,自2009年以來,可可西里保護區內再未聽見盜獵槍聲。
與此同時,對于藏羚羊的保護力度還在加大,并且走向常態化、制度化。2020年6月8日,可可西里成立了民兵管護分隊,推行“民兵+生態管護員”制度,工作人員與玉樹州軍分區對接,由過去的半軍事化管理提升到準軍事化管理。
2020年7月7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在給藏羚羊幼仔喂奶。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反盜獵之外,可可西里索南達杰保護站的工作人員還建立了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積極救助落單、受傷的藏羚羊幼仔,人們親切地稱這里為“藏羚羊幼兒園”。在這里,巡山隊員化身全能“奶爸”,沖泡奶粉、貼心喂奶、野化訓練,呵護藏羚羊茁壯成長。自2002年救助中心建成以來,救助各類野生動物600多只,放歸藏羚羊50余只。
經過多年的保護,截至目前,可可西里保護區內的藏羚羊數量已接近7萬只。如今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的場景已不鮮見,成為青藏高原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據國家林草局消息,我國藏羚羊的保護等級已從“瀕危物種”降為“近危物種”。“藏羚羊種群生存狀況持續改善,是人類參與物種保護的成功案例之一。”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拿什么拯救你!瀕危動物丨滇金絲猴:雪山精靈再“安居”
擁有“人臉紅唇”的“傲人”顏值,生活在金沙江和瀾滄江間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帶,與大熊貓齊名的“國寶”…… [詳細] -
白馬雪山上的“人猴情緣”
清晨五點半,護猴員余建華起床,早餐后便帶著滇金絲猴的食物走進森林。“喔,喔,喔,阿瓜捏?(方言,意為:你們在哪兒?)”一聲聲悠長呼喚之后。 [詳細] -
生態向好,“高原喵星人”萌態歸來
荒漠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特有小型貓科動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區。荒漠貓種群分散,總體密度較低,是淺山地帶生態系統好壞的“晴雨表”。[詳細]